菑川王劉賢是齊悼惠王第十二個兒子,雖然名字中帶一個賢字,但是本身并不賢明,根本沒看出天下大勢,反而頭腦一熱上了賊船,最后落一個可悲的下場。
劉賢出身的齊國,是西漢最大的諸侯國,在劉邦死后一直被統治者視為心腹大患。
齊國第二代齊王劉襄是劉肥的長子,曾經一度對西漢皇位發動沖擊,但是因為他的能力太強,最后和皇位失之交臂,讓漢文帝截胡,自己郁悶而死。
漢文帝對于齊國的實力很擔心,畢竟齊國敢起兵反抗呂氏家族,就有可能反抗自己,因此文帝開始一方面肢解齊國,一方面施恩齊國的策略。
漢文帝在劉興居造反后決定施恩劉肥其余的兒子,因此冊封這些人為侯爵,而劉賢在這個時候被封為武成侯。
被封為侯爵,已經是劉賢這輩子最高的爵位了,然而他想不到自己還會再升一步直接成了諸侯王。
文帝一直沒忘了怎么肢解齊國,恰巧齊王劉則病死無后,這可是立功的大好機會。
文帝以關心劉肥后代的名義。下令將齊國分為六塊,直接封劉肥在世的兒子為諸侯王,而劉賢也在這個時候被封為菑川王。劉賢雖然內心對文帝不滿意,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認命。
然而就在大家都安下心來,準備老老實實生活下去,從此大家都滿意,這種大團圓的結局時,傳來了削藩的消息。
漢景帝繼位,這位新皇帝比他爹要狠,感覺他爹削弱諸侯國實力方法太緩慢,于是直接采取削藩政策。
景帝任用支持自己的老師晁錯主管這件事。而晁錯削藩的一大特點就是找諸侯王過錯,然后按照過錯程度削去諸侯王的封地,從而一步步將諸侯王除掉。
這個政策一推出,諸侯王圈子里炸開了鍋,因為按照晁錯的規定這些諸侯王沒有一個能逃脫被削的境地,他們基本上都犯過這樣那樣的錯誤,大一點的諸侯王還能活下去,小一點的諸侯王基本上就沒法活了,因此他們怨聲載道。
劉賢就屬于封地小的諸侯王,如果被削去封地,自己怎么活?經商不會,種地不行,這不是往死里逼嗎?
就在這時,他的兄長膠西王劉卬找到了他,這位膠西王前不久因為賣爵被削了六個縣,他找到劉賢表示現在大家都被皇帝和晁錯逼得沒活路,吳王等人決定清君側,給這些受到迫害的宗室謀一條生路,自己已經參加了,就來問劉賢愿不愿意參加。
劉賢要對景帝和晁錯的削藩不滿,如果自己不反抗,最后的下場就是被削去封地,從此落魄最后餓死,與其這樣不如造反,如果成功不就能活下去了嗎?
劉賢當即表示自己參加,自己身為劉邦的孫子不能讓一個晁錯欺負成這樣。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公開造反,劉賢等人集體反應參加,按照計劃,他們這些齊王一系的諸侯王要西征和吳王等人一起攻打長安。
可是在這里發生意外,齊王劉將閭反悔,不愿意參加,這樣一來齊王一系出現了短板,為了西征沒有后顧之憂,膠西王等人決定攻打臨淄,除掉劉將閭,劉賢也參加了圍攻。無奈臨淄城太堅固,劉賢等人始終無法攻破,于是就在這里耗著,無法支援吳王等人,最終吳王大敗,漢景帝的軍隊取的勝利,劉賢等人看到造反已經失敗只能放棄攻打臨淄,而是各回封地,在回到菑川不久,劉賢這個被朝廷公認的造反者就被殺了,隨后漢朝把之前被劫持無法參加叛亂的濟北王改封為菑川王,從此這一支一直傳承到西漢滅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