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養陽”是中醫因時制宜養生的原則之一。春夏之時自然界陽氣升發,養生者宜順時而養,護養體內陽氣,避免耗損陽氣及阻礙陽氣暢達的情況,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1
易疲勞、感冒或是陽氣不足
陽氣充足是人體各機能正常運作的根本,當陽氣不足時,便會引發諸多疾病,正所謂“陽氣虛,則百病生;陽氣旺,則百病不生”。
那么,哪些表現提示陽氣不足呢?北京中醫醫院針灸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王春琛在其文章中介紹,中醫認為,陽氣的來源一般有兩種:一是母胎帶來的“先天之精”,二是后天通過自然界攝取食物和空氣等在體內轉化而來。人平時的活動、工作、情緒變化、體溫調節、創傷修復等都需要消耗陽氣,所以重養生者必然要注重陽氣的顧護,才能使身體保全精氣,有益健康。陽氣充足的人往往精力比較旺盛,大腦長時間處于活躍狀態,身體適應環境能力強,很少生病。但當體內陽氣不足時,身體各機能會隨之下降,導致易疲勞、感冒等諸多不適。如果缺乏鍛煉、長期熬夜,會進一步損傷陽氣,出現手腳冰涼、四肢酸軟無力、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等表現。
2
夏季貪涼很傷陽氣
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習慣會傷陽。浙江醫院中醫內科主任中醫師楊敏春曾在其文章中介紹:一是吃太多冷飲。適當吃雪糕、喝點冰鎮啤酒、喝綠豆湯是消暑的一種方式,但不要過度,否則阻遏體內陽氣,甚或耗傷陽氣而生病。二是喝太多涼茶。一般涼茶性質寒涼,體內有熱時可以清熱,無熱時則易傷陽氣。三是吹太多空調。夏天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出汗很多,毛孔張開,如果貪涼,比如出汗后就吹冷風或空調溫度太低,人體衛氣不固,就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四是吃太多西瓜。西瓜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但西瓜不可多吃,尤其是從冰箱里拿出來的西瓜,濕氣重,損傷脾陽。
3
睡好、別受涼、少出汗護陽氣
那么夏季養陽應該注意些什么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醫師提桂香曾在其文章中介紹,夏季日長夜短,起居調養也需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變化規律,“夜臥早起,無厭于日”,適當午睡以養陰護陽。需要注意的是,炎炎夏日,陽熱使得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因此應少居空調屋,睡眠忌露宿。
在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日曬強烈之時,緩行寧心,以防傷暑。汗為心之液,運動過程中,避免汗出太過而傷陰耗陽。如果出汗過多,可適當飲用淡鹽水或綠豆鹽水湯,切忌冷水淋浴,以防寒邪直入,損傷人體陽氣。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