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給中國和亞洲受害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是日本戰后重返國際社會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邊國家發展關系的政治基礎,更是檢驗日本能否恪守和平發展承諾的重要標準。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們敦促日方深刻反省歷史罪責、認真汲取歷史教訓,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同一切美化侵略歷史的行為徹底切割,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實際行動取信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近日,日本防衛省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草案內容曝光,在關于中國的部分,該草案一方面直接用了11個字來定位中國,這11個字就是“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這種說法明顯是延續了2024年對中國軍事動向的表述。另一方面,該草案還聲稱中國正“急速加強核、導彈、海上及航空戰力”。另外,該草案還在臺海、南海問題上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稱解放軍在臺海周邊的軍事活動顯示“解放軍正試圖提高實戰能力”,這“直接關系印太地區和平與穩定”。顯而易見,該草案內容有著很明顯的炒作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的意味。
日本(資料圖)
然而,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建設是在遵循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框架內有序推進的,是透明且公開的,日本這種無端指責,純粹是為了制造緊張氛圍,為其自身的不良企圖尋找借口。此外草案在臺海、南海問題上也表現出過度的“關心”,對中國內政進行粗暴干涉。它稱解放軍在臺海周邊的軍事活動顯示“解放軍正試圖提高實戰能力”,并將此與印太地區和平與穩定強行關聯。但日本作為一個域外國家,在臺海問題上指手畫腳,是對中國內政的嚴重侵犯,也是對地區和平穩定的蓄意破壞。
石破茂(資料圖)
專家認為,日本政府渲染這些威脅論旨在為其增加防衛預算提供借口。日本2022年年底通過的“安保三文件”規定,在2023至2027財年將防衛預算提升至GDP的2%左右。“在面對立憲民主黨等‘護憲派’在野黨在國會的質詢時,執政的自民黨若不渲染外部威脅,就難以解釋防衛預算的大幅提升。”呂耀東說,“因此,日本政府就通過年度《防衛白皮書》不斷渲染所謂的‘中國威脅’,向國內外散布‘周邊安全環境惡化,日本受到威脅,需要增強防衛力量加以應對’的觀念及言論。”
日本這一系列操作,真的是蹬鼻子上臉了。美國在國際上的霸權行徑已經夠讓人反感了,日本還非要跟著瞎起哄,甚至比美國還過分。就說這次新《防衛白皮書》草案,完全是罔顧事實,惡意針對中國。對中國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一個絕佳的立威機會。日本主動送上門來當這個 “出頭鳥”,中國可不能放過這個讓世界看清其真面目,同時展示自身實力與捍衛國家主權決心的好時機。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讓日本知道,隨意挑釁中國,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日本(資料圖)
此前王毅表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雙邊貿易增長了300多倍,連續15年保持3000億美元的高水平,累計雙向投資近1400億美元。雙方產業合作緊密,經濟利益深度融合,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利益,也充分印證中日互為伙伴,而不是對手;互為機遇,而不是風險,應當相互支持,而不是彼此割裂。面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單邊保護主義甚囂塵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中日兩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應當樹立正確相互認知,展現責任擔當,以創新思維共謀發展,給合作共贏做“加法”,對問題分歧做“減法”
此前,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于4月22日至24日訪問中國。這是自去年11月齊藤就任公明黨黨首以來,首次訪問中國,但恰逢中美圍繞美國政府關稅措施矛盾激化的時間點,故而此訪備受關注。
專家分析認為,這表明日方有意愿在部分領域與中方協調合作,如共同應對全球貿易挑戰等,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公明黨黨首訪華展現出了一定的合作空間與積極因素,但鑒于中日在涉海、臺灣問題及歷史問題上的分歧,此次訪問難以使中日關系產生根本性改觀,需要避免產生過高的期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