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生保健的路上,很多人都在不斷尋找和嘗試各種方法。其實,我們的身體上有個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卻往往被忽略了。這個觸手可及的方法就是轉手腕和腳腕。
手腕是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共同穿過的部位,主要穴位有太淵、列缺、內關等;腳腕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共同穿過的部位,分布有昆侖、丘墟、太溪等穴位。
圖片來源:攝圖網
轉動手腕腳腕的功效
轉動刺激手腳腕可以“震蕩”全身12條正經,暢通全身氣血,起到不同的保健效果。比如,太淵穴可補肺氣、治咳嗽;列缺穴能活血利水,治頸椎病;太溪是腎經原穴,補腎功能強大;昆侖穴可治頭痛、腰痛和高血壓。因此,日常鍛煉時不妨做做轉動手腕腳腕的動作,相當于給全身做了一遍按摩。轉動時間以自己感覺舒適為宜,有局部發熱或酸脹感最佳。此方法重在堅持,同時注意動作,過于劇烈易扭傷肌肉。
如何轉手腕
采取自然站立或坐姿,兩手半握拳屈至胸前,向內、向外轉動各10圈,再向外、向內各轉動10圈。此法運動雙腕及小臂肌肉,有舒筋活血、增強手腕活力之功效,對防治手麻、手顫及手腕無力等癥有顯著效果。
如何轉腳腕
自然站立,兩腳分開同肩寬。左腿伸直內旋,左腳腳尖抬起里扣下落;然后左腿外旋,左腳腳尖外撇,如此反復擰旋。右腳亦然。也可以盤坐在床上,一只手握住腳踝,一只手握住腳掌,緩慢轉動;或坐在椅子上,腳尖著地,以腳腕為軸進行轉動。一般每次左右各轉100下,早晚各一次。俗話說,“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經常轉動腳腕能起到降低血壓、預防疾病、減緩衰老的作用。
香港著名慈善家邵逸夫活了107歲。他生前曾向時任香港特首的曾蔭權傳授長壽秘訣,那就是每晚睡前躺在床上,腳腕前后、左右擺動64次,還要旋轉64圈。他認為腳是全身的“根”,只有腿腳利落,去哪都不犯怵,人才健康。
文/王榮華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