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亞洲多個國家(地區(qū))衛(wèi)生部門通報,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升高,中國疾控中心發(fā)布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以來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南方省份檢測陽性率高于北方省份,香港衛(wèi)生署衛(wèi)生防護中心5月12日通報兩宗兒童感染新冠嚴重個案,分別為17個月大女童和13歲女童。
廣州的兒科門診中新冠檢出情況如何?南都記者從廣州婦兒中心和珠江醫(yī)院了解到,進入5月以來,兒科門診的新冠陽性率確實明顯上升,新冠已成為兒科門診檢出率最高病原體,患兒癥狀以輕癥為主,兒科醫(yī)生的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目前還未發(fā)現重癥病例。
醫(yī)生提醒,接診時往往發(fā)現家庭聚集感染的跡象,建議成年人出現類似感冒癥狀后盡量做好防護,避免感染家中幼兒。
廣州婦兒中心兒科醫(yī)生:感覺目前毒株毒力不強
廣州婦兒中心兒內科門診主任、發(fā)熱門診主任李淑華介紹,進入5月以來,門診醫(yī)生明顯感覺到兒童患者中新冠檢出率上升,“如果遇到小朋友癥狀類似新冠,開單送檢后,我們中心實驗室查出新冠陽性的比率約為40%”。
據介紹,目前兒科門診中檢出較多的病原體包括新冠、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新冠患兒的癥狀以發(fā)熱為主,癥狀大多較輕,治療以對癥處理為主,包括使用退熱藥以及抗病毒類中成藥。
“現在離2023年初的大規(guī)模感染隔了兩年多,可能很多人體內抗體下降,出現了一個新冠流行的小高峰”,李淑華表示,從目前的接診感受來說,這一波新冠病毒毒力不強,與其他幾種呼吸道常見病原體毒力相當。
對于香港發(fā)現的兒童重癥病例,李淑華表示,目前該醫(yī)院還沒有遇到新冠感染導致的重癥病例,理論上來講,上述呼吸道病原體都有一定的重癥概率,高風險人群是有基礎病患兒以及低齡幼兒。
李淑華留意到,接診新冠患兒時,常常發(fā)現家庭聚集感染的情況,比如一名家長感覺喉嚨痛或發(fā)燒后其他家人也陸續(xù)出現類似癥狀,為此,她提醒,成年人回家后應及時洗手,有家庭成員出現呼吸道癥狀后,要注意多通風、做防護,以盡量避免傳染給其他家人及兒童。
珠江醫(yī)院兒科醫(yī)生:家庭聚集感染多
珠江醫(yī)院兒科中心小兒門急診主任吳渚介紹,五一假期后,明顯感覺到門診患兒中的新冠感染增加,目前該兒科中心門急診中,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檢出最多的兩種病原體,“送檢的樣本中,大約40%會檢出新冠陽性”。
據介紹,該院接診的新冠患兒,主要表現為發(fā)燒,影響精神狀態(tài)和食欲,“大多燒到38至39度,吃退燒藥后能降下來一些,年齡稍大的孩子可能有嘔吐,稍小的孩子可能不愿吃東西”。
對此,該院兒科醫(yī)生的治療方案以對癥治療為主,包括退熱、補水等。
吳渚表示,目前該院接診新冠患兒以輕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發(fā)展至肺炎、需住院治療的僅為個別,還未發(fā)現新冠導致的重癥患兒,“低齡兒童的癥狀差異大,若發(fā)現新冠陽性,家長要注意觀察,如果出現呼吸費力、精神差、頻繁嘔吐、吃不下東西,或者高燒持續(xù)不退,還是及時去專業(yè)機構就診”。
吳渚也留意到,新冠患兒往往伴隨著家庭聚集感染,“帶孩子來看病,家長多多少少也有點癥狀,比如喉嚨疼,這種可能就是相互傳染的,但孩子癥狀會更明顯,所以,大人有不舒服時也要做好防護,盡量避免感染小孩子”。
采寫:南都記者 李文 通訊員 周密 陳文 馬彥 韓羽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