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歌星陳奕迅近日因染上新冠緊急延期演唱會,引發公眾對新冠發病的擔憂。來自中國疾控中心8日發布的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顯示,在3月31日至5月4日的監測期內,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的新冠陽性率出現了增長,從7.5%升至16.2%;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的新冠陽性率由3.3%提高到了6.3%。
流感發病減少、新冠發病增加,有關專家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時提出:目前從發熱門診看來,絕大多數為輕癥患者,市民以“常態化心態”做“常態化準備”即可。
近期新冠病例確有上升
“趨勢與我們之前預料的一樣,每隔半年至一年,人群抗體水平漸漸下降甚至消失,新冠就會再抬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說。以中山醫院發熱門診為例,每日80余例患者中,三分之一左右是新冠患者。三月流感高峰之后,新冠發病漸漸“爬”了上來。
同樣地,在上海另一家三級甲等醫院,院感辦負責人說,近期日均發熱門診就診人數約40人,其中新冠陽性比例呈現緩慢爬坡、螺旋上升趨勢。近一周內,前往發熱門診就診的患者中,新冠比例接近40%,而最高峰則出現在此前3月至4月間,最高曾達到50%。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同樣證實了近期的新冠情況。“今天一天的門診里就接診了兩名新冠感染的患兒。”他介紹,兒童的癥狀以發熱、咳嗽、咽痛為主,低熱、高熱都有,但大多數為超過39攝氏度的高熱患兒。“大部分孩子新冠,都是家長傳染或者在幼兒園、學校感染,因此,建議感染后仍應做好居家隔離。家庭成員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肌肉酸痛后,可先行自我隔離,借助網購平臺的上門核酸檢測自測新冠抗原,了解是否感染,避免傳染給家中老人、孩子等重點人群;在幼兒園、學校就讀的學生如出現發熱、咳嗽,也建議居家休息,切斷傳染源很重要。”
大部分患者以輕癥為主
目前看來,這一波新冠低水平小高峰,沒有特別集中的變異株,也沒有人群大暴發,大部分患者屬于輕癥,以喉嚨痛、咳嗽、流涕為主,不一定有發熱,有的患者不測病毒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已“中招”。少部分患者免疫力低下(如淋巴瘤等),會發展成肺炎等,需要入院進一步治療。
殷勇說,“近期大部分新冠感染患兒都呈輕癥,引起肺炎、高熱驚厥者還是少數。好好休息,可口服一些中成藥,如小兒豉翹清熱顆粒、蒲地藍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止咳、化痰、退熱等對癥治療即可。”他特別提醒,大部分患兒的發熱癥狀集中在感染后前3天,部分患兒在退熱后,咳嗽會逐漸增多,因此如果高熱不退、發熱時間長或引起驚厥、咳嗽引起氣急、氣喘等,需盡快前往醫療機構就診。
胡必杰還告訴記者,一個多月前自己也中招了,喉嚨疼伴輕度咳嗽沒有發燒,服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半天以后癥狀就明顯改善,兩天后順利轉陰。他建議市民:輕癥患者對癥治療即可,糖尿病等慢性病群體、老人群體等可服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以減少病毒對其他器官帶來的損傷。
不提倡刻意嚴格戴口罩
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24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三級醫院發熱門診均常規儲備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同時提供核酸檢測服務。核酸試劑盒有6項、12項甚至20項呼吸道疾病篩查選擇,“從專業角度來看,我們最好能開發普及20-30項病毒篩查的試劑盒,費用控制在200元以內,以此實現性價比最高的快速篩查,及時診斷。”胡必杰說。
也有專家建議:市民如果發熱超過38攝氏度、超過3天且體溫沒有下降趨勢,應及時到發熱門診就診。在醫療機構,目前的新冠病毒檢測手段依然是核酸和抗原檢測,市民家中之前購入儲備的過期抗原可能導致結果失真,不推薦使用。
胡必杰同時補充,普通人群日常生活中不提倡刻意地嚴格佩戴口罩,適當接觸低濃度病毒,“就像打疫苗一樣”可以產生部分抗體。如果出現感染癥狀,應該及時篩查,新冠、流感、人偏肺病毒等染病癥狀雖然相似,但治療手段完全不一樣,有的放矢精準施治,可以幫助更快恢復身體健康。
原標題:《新冠近期有所增加,專家建議“常態化心態常態化準備”》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顧泳 黃楊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