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伏案工作的小李發現,這兩年連最寬松的連衣裙都繃得呼吸不暢。明明吃得不多,小腹卻像發酵面團般松軟鼓起,爬兩層樓就氣喘吁吁,連體檢報告都跳出“脂肪肝”警告。試過節食、代餐卻總在反彈中循環,直到市中醫醫院推拿科陳傳寶主任把脈時說到“痰濕困脾”——小李這才明白,原來那些午后犯困、舌苔厚膩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經過三個多月的推拿與針灸治療,配合祛濕健脾的中藥調理,現在晨起照鏡子竟能看見久違的腰線,更重要的是,那種身體像裹著濕棉被的沉重感終于消失了。
中醫在減肥方面,注重整體調理,通過改善體質、調節臟腑功能、促進代謝來達到減脂效果。市中醫院推拿科針對不同體質人群,運用以下幾種安全中醫治療方法:
·針灸療法
原理:通過刺激穴位調節脾胃功能、抑制食欲、促進代謝和脂肪分解。
常用穴位:
中脘、天樞、足三里: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豐隆、陰陵泉:祛痰濕,適合痰濕型肥胖。
帶脈、關元:促進腹部脂肪代謝。
方式:傳統針灸、電針、耳針(耳穴貼壓)、穴位埋線等。
注意:需持續療程,配合飲食控制效果更佳。
·中藥調理
辨證施治:需根據體質選擇藥方,常見類型:
痰濕型(體胖松軟、易疲勞):用二陳湯、平胃散等。
脾虛型(食欲差、腹脹):用參苓白術散、香砂六君子湯。
肝郁氣滯型(壓力大、便秘):用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湯。
濕熱型(口苦、便秘):用防風通圣散。
單味藥:山楂(消食)、荷葉(利濕)、決明子(通便)等可泡茶輔助。
注意:避免長期依賴瀉藥類中藥(如大黃),可能傷脾胃。
·推拿
原理:通過手法刺激經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脂肪代謝。
常用手法:
腹部推拿:順時針揉腹,點按天樞、大橫穴。
經絡拍打:敲打膽經(大腿外側)、帶脈(腰部兩側)。
穴位按壓:每日按壓足三里、豐隆等穴位。
注意:需長期堅持,可結合精油或刮痧增強效果。
·拔罐療法
原理:通過負壓刺激局部穴位,促進氣血循環,祛除濕氣。
適用部位:腹部、背部(膀胱經)、大腿等脂肪堆積處。
注意:皮膚敏感者慎用,避免過度拔罐導致皮下淤血。
·飲食調理(藥膳)
原則:清淡飲食,減少油膩、甜食,根據體質調整:
痰濕型:多吃薏米、冬瓜、赤小豆。
脾虛型:山藥、蓮子、芡實煮粥。
氣滯型:陳皮、玫瑰花泡水。
代茶飲:
荷葉山楂茶(荷葉3g + 山楂5g + 決明子5g)。
茯苓薏米茶(茯苓10g + 炒薏米15g)。
·傳統運動療法
八段錦/五禽戲:調節氣血,增強代謝。
太極拳:改善身體協調性,緩解壓力性肥胖。
穴位拍打操:重點拍打帶脈、膽經等部位。
注意事項
真正的改變始于讀懂身體信號,那些“喝水都胖”的無奈,或許藏著脾虛濕困的體質真相。中醫減肥需辨證論治,專業醫師診斷體質后再選擇方法。切忌采取過度節食或濫用瀉藥等極端手段,以免加重脾胃損傷。對于BMI≥28的嚴重肥胖人群,需融合現代醫學理念,結合科學飲食、運動及必要醫療干預。中醫調理尤其適合因臟腑功能失調(如濕濁內蘊、脾胃虛弱)引發的肥胖,但需耐心堅持1-3個月方能顯效。建議選擇正規中醫院或診所,避免盲目跟風“秘方”或“快速療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