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多地新冠疫情呈現小幅反彈態勢,中國疾控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第18周(5月第一周)全國哨點醫院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率已升至16.2%,較第14周的7.5%大幅攀升。這一數據表明,新冠疫情已進入新一輪流行周期的“小波峰”階段。
專家提醒,盡管當前疫情強度未達歷史峰值,但正處于新冠陽性率小波峰,其傳播趨勢仍需引起高度重視。
一、疫情現狀:多維度數據揭示傳播特征
從區域分布看,南方省份新冠陽性率普遍高于北方,但部分早期疫情增幅較快的省份已出現增速放緩跡象。例如,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19日,當地新冠檢測陽性率從4周前的1.71%躍升至8.21%,新增重癥及死亡病例較前一周增加近一倍。澳門地區則呈現波動特征,流感樣病例中新冠陽性率自2月下旬的44.3%高峰回落后,近期又回升至17%。
從年齡結構看,新冠已對全年齡段人群構成威脅。中疾控監測顯示,在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15-59歲群體新冠陽性率居首位,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該年齡段同樣位列第一;60歲及以上群體雖陽性率略低,但住院病例占比突出,凸顯老年群體重癥風險。值得關注的是,0-4歲幼童群體中鼻病毒檢測陽性率已躍居首位,提示兒童呼吸道疾病防控需多病原體并重。
從病毒變異看,當前流行毒株呈現多樣化特征。北京朝陽區疾控中心監測到NB.1系列分支成為北方優勢毒株,該毒株屬于XDV變異株的新分支,免疫逃逸能力增強但致病力未顯著提升。港澳地區則持續檢出XDV毒株,其污水監測病毒含量已超越過去一年最高水平。盡管病毒變異帶來傳播優勢,但現有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仍保持有效防護能力。
二、成因剖析:多重因素疊加推動疫情反彈
免疫屏障弱化是核心誘因。自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的上一波疫情高峰后,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保護力持續衰減。中疾控專家指出,當前人群中因既往感染獲得的免疫保護已接近臨界值,疊加疫苗接種后抗體滴度下降,導致易感人群規模顯著擴大。
季節性因素與防控措施調整形成疊加效應。春季氣溫波動加劇呼吸道疾病傳播風險,而部分公眾在防控政策優化后出現防護意識松懈。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觀察到,公共交通工具佩戴口罩比例較疫情高峰期下降約30%,室內密閉場所人員聚集密度增加,為病毒傳播創造條件。
國際疫情輸入構成持續壓力。全球范圍內,JN.1、KP.2等變異株仍在傳播,盡管中國口岸檢疫措施嚴密,但境外輸入病例仍保持日均數十例的規模。新加坡、日本等鄰國近期疫情反彈,通過跨境旅行引發的傳播鏈條值得警惕。
三、應對策略:精準防控筑牢健康屏障
強化監測預警體系是首要任務。中疾控已建立覆蓋全國的10萬余個監測點,日均處理數據超千萬條。建議進一步完善多病原聯合檢測機制,在流感、新冠等病毒檢測中推行“一管多檢”,提升早期發現能力。同時,加強污水病毒載量監測,通過環境樣本預警系統捕捉社區傳播風險。
推進疫苗接種需突出重點人群。截至2025年5月,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種率已達96%,但加強針接種率仍不足80%。建議針對老年、基礎疾病患者等高危群體,優先推廣含XBB變異株抗原成分的新一代疫苗。香港大學研究顯示,接種二價疫苗可使重癥風險降低62%,對變異株仍保持交叉保護效力。
優化分級診療機制可緩解醫療壓力。當前門急診新冠病例中,輕癥患者占比超85%。建議推廣“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模式,通過互聯網醫院提供線上問診服務,將發熱門診資源集中用于重癥救治。北京協和醫院試點數據顯示,該模式使急診留觀時間縮短40%,重癥床位周轉率提升25%。
個人防護仍需堅持“三件套”。盡管防控政策調整,但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仍是阻斷傳播的有效手段。建議公眾在密閉場所、人員密集區域繼續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出現發熱等癥狀時主動居家隔離并接受抗原檢測。抗病毒藥物如先諾欣(先諾特韋/利托那韋片)在癥狀出現48小時內使用,可使核酸轉陰時間縮短2.2天。
四、未來展望:構建長效防控機制
此次疫情小波峰預計將于6月中下旬回落。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分析,當前流行毒株致病力未顯著增強,住院人數峰值將低于JN.1變異株流行期,不會對高考等重大活動造成實質性影響。但需警惕秋冬季可能出現的疊加流行風險,建議提前儲備醫療物資,優化重癥監護資源配置。
長期來看,需建立“平急結合”的防控體系。這包括完善傳染病防治法律法規,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推動疫苗研發技術創新。世界衛生組織呼吁各國將新冠防控納入初級衛生保健體系,通過常態化監測、精準化干預,實現疫情防控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動態平衡。
在這場與病毒的持久戰中,公眾既是防控參與者也是健康守護者。唯有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方能在保障生命健康的同時,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讓我們以理性態度應對疫情波動,用集體智慧筑牢健康防線,共同迎接抗疫斗爭的最終勝利。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