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知情人士稱,印度商務部長Piyush Goyal預計將于5月17日至20日訪問美國,與特朗普政府官員舉行會談。新德里方面威脅對部分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Goyal預計將與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和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會晤,討論雙邊貿易協議。談判將包括新德里方面提出的對部分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的提議,以回應華盛頓方面對鋼鋁產品征收關稅的舉措。
莫迪(資料圖)
中國和美國12日在日內瓦發表共同聲明,約定雙方互相大幅降低關稅,并且暫停征收一部分關稅,后續還要繼續磋商談判。全球各國媒體都在分析這件事的影響的時候,最“破防”的無疑是印度媒體,他們的“替代中國供應鏈”計劃落空了。今年4月份看到中美關稅不斷升級,印度自認為可以從中獲得好處,商工副部長甚至親自下場表態“對印度來說機會難得”,還夸贊特朗普的關稅“公平”。當時的確有一部分對美國出口的企業,因為高關稅壁壘不得已轉移了部分生產線到印度,比如蘋果公司。
然而,當印度一切都忙活的差不多的時候,12日中美雙方突然官宣已經談判結束,并互相大幅縮減關稅110%左右。在聲明公開后不久,外媒就注意到為了尋求美國減稅,對美方進行“大讓步”措施的印度,至今還沒有敲定和美方的談判協定,也沒有完成所謂的“供應鏈替代中國”的計劃。這意味著中國的關稅馬上回到了之前30%左右的“低稅率”時代,這種背景之下,報道認為最大的輸家無疑是等著“替代中國”的印度。
印度車間(資料圖)
另外,中美短暫握手言和,印度淪為炮灰,但關稅戰卻并未停止,特朗普找到新對手,對著歐盟就開火。據消息報道,在白宮記者會上,他怒斥歐盟"比中國更過分":他們每年向美國傾銷1300萬輛汽車,卻拒絕我們的農產品!這種不公平必須終止!這番激烈言辭標志著美國貿易戰的第二階段正式開啟。特朗普當場下令貿易代表啟動調查,并威脅要徹底切斷歐洲汽車對美出口,強硬程度較之前對華施壓有過之而無不及。更諷刺的是,他自信預測"歐盟會做出重大讓步",因為"美國掌握著所有籌碼"。
特朗普政府4月初宣布“對等關稅”后,歐盟是首批對美談判的經濟體之一。迄今,美歐談判未達成任何突破。為打破僵局,歐盟上周剛向美國做出讓步,并打出“中國牌”,許諾與美國共同對付中國所謂“產能過剩”。但隨后不久,中美經貿會談取得成果,美國總統特朗普立即把炮口轉向歐盟,炮轟歐盟對美國“非常不公”,施壓歐盟做出“重大讓步”。“歐盟遭到冷落,被特朗普不屑一顧,”5月12日,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 EU)刊文指出,近期一系列事態發展,暴露了美歐這對曾經親密盟友之間的深刻裂痕。
特朗普(資料圖)
然而,面對美國的巨大壓力,歐盟國家紛紛起來反對美國的貿易戰,歐盟最高領導人馮德萊恩對中方的態度迅速出現了重大變化。馮德萊恩表示,在中方和歐盟建交50周年的關鍵時刻,歐盟將進一步加深和中方之間的合作,拓展歐盟在中方的投資,找到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辦法。馮德萊恩說的沒錯,中歐之間的交流可以說在21世紀的“大變局”時代走的相當近,就拿綠色新能源來看,中方和歐盟之間已經落地了200多個各種項目。
說白了,特朗普的這種觀點無疑是典型的商人思維,他似乎只關注自身利益,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吃虧。在他的認知里,國際關系似乎只存在零和博弈和相互競爭,而忽略了合作與共贏的可能性。然而,這種單方面的指責和偏見并不能掩蓋事實真相。實際上,最惡劣的恰恰是特朗普自己。他這種以自我為中心、將利益置于首位的態度,不僅破壞了國際間的和諧氛圍,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諸多不穩定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