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CBA俱樂部就財務狀況多有抱怨,指出因財務狀況不佳導致成績下滑,運營困難。這也及時為CBA聯賽如何更好運營,最大限度保護CBA俱樂部的更好運作提醒作。
CBA俱樂部收入結構:依賴聯賽分紅,多元化不足。CBA俱樂部往年分紅超3000萬元,但受賽會制影響,近年降至2500萬元左右,且依賴聯盟整體營收,商業價值下滑將威脅分紅穩定性。
門票收入有限且波動大
多數球隊單賽季票房僅500萬-1000萬元,強隊或明星球隊可突破2000萬元,受賽程、成績和球市影響顯著。
贊助與廣告收入兩極分化
國企球隊依賴政府補貼和冠名費,民企球隊依賴市場化贊助。頂級球隊收入超3000萬元,弱隊僅數百萬元。
4. 轉播權收入增長乏力
與騰訊、咪咕等平臺合作,但分配機制未充分激勵弱隊,整體市場規模有限。
5. 衍生品與商業活動開發滯后
球衣、紀念品銷售占比低,商業活動收入受品牌影響力限制,難以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二、成本支出:薪資占比超70%,運營成本高企。球員薪資支出龐大。本土球員頂薪600萬元,外援薪資最高達425萬美元,球隊薪資支出占比超70%。頂級球隊薪資支出達7000萬元,遠超分紅和門票收入。引用某外援的話:CBA俱樂部給的真多。運營成本剛性上升。場館租賃、教練團隊薪資、行政開支等每年需數百萬元,且隨物價上漲。媒體宣傳和品牌推廣費用雖占比不高,但對提升曝光率和商業價值至關重要。青訓投入不足。多數球隊青訓預算有限,依賴外部引援,長期競爭力受限。
三、多重因素疊加造成財務不佳
商業價值蒸發。近五年聯賽商業價值蒸發超百億,俱樂部收入銳減,虧損面擴大。品牌影響力下降導致贊助商熱情減退,轉播權收入停滯。超60%民企俱樂部投資人涉足房地產,行業調整導致母公司現金流斷裂。部分俱樂部因母公司財務危機,被迫出售核心球員。
政策與市場環境受限。股權轉讓需籃協審批,且無公開估值標準,導致交易市場“有價無市”。民企接盤需承擔隱性債務,難以獲得稅收優惠,投資意愿低迷。
四、應對措施:制度創新與商業開發并重
工資帽與財務透明化。工資帽遏制薪資泡沫,強制公開財報,配套監管措施防止造假。
升降級與轉播權分賬改革。引入升降級倒逼弱隊提升競爭力,但需平衡聯賽穩定性。轉播收入按戰績分配可激勵弱隊。
3. 歸化球員與青訓體系完善
歸化球員分級使用可提升觀賞性,但需控制成本。完善青訓體系需長期投入。
六、未來展望
短期目標:止血與穩定。CBA俱樂部歸根到底是企業屬性,一定要按照企業法則進行運作,不能一味靠補貼實現運營。
中期目標要激活市場與提升競爭力,推動股權多元化,引入社會資本,完善青訓體系。
長期目標構建可持續生態。積極拓展電競、籃球培訓等衍生業務,加強國際合作,提升CBA品牌國際影響力。
CBA俱樂部的財務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工作,俱樂部自身要從商業價值方面多做文章,從制度創新、商業開發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綜合施策,方能實現職業化、市場化,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體育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