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跑三甲?慢性病開藥排長隊?如今,越來越多的奉賢居民發現,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僅能解決常見病,還藏著不少“隱藏技能”——從特色門診到安寧療護,從家庭醫生到健康科普,這些社區醫院正憑借差異化服務成為居民健康的“第一站”。這背后也反映了醫療體系改革、居民健康需求變化以及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等多重因素。
上海奉賢“家門口的‘寶藏醫院’”系列報道持續更新中!上期我們探訪了金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讓生命終點更有溫度和尊嚴的“安寧療護”病房,本期,跟隨記者前往西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看這里的特色醫療服務。
在奉賢區西渡街道,一座2300平方米的現代化康復中心正悄然改變著周邊居民的就醫體驗。作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社區康復中心”“上海市殘康分中心”,西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科以特色肌骨康復服務為核心,與奉賢區中心醫院建立上下轉診機制,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高效、便捷的康復醫療服務。
科技賦能:社區康復的“智能升級”
走進西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科,寬敞明亮的康復大廳內,各類智能康復設備有序運轉。這里配備了7大類、50種共計93件康復設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幾臺“黑科技”設備。
“像是玩游戲一樣,要把它們都消滅掉,很好玩的。”80歲的沈老伯五個月前因腦梗導致右半邊身體失去知覺,一度只能躺在床上,在奉賢區中心醫院進行了手術治療之后,隨即來到家附近的西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康復治療。每天他都會在老伴的陪同下來到康復治療室鍛煉右腿,這臺像是“游戲機”一樣的機器讓沈老伯有些著迷,通過右腳踩踏可以控制在屏幕上的子彈,把“敵人”消滅,讓患者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腳踝和腿部的肌肉群。“這臺踝關節康復機器人可以幫助術后患者重新學習行走。”中醫康復醫生陳麗麗介紹道,“通過智能化的步態訓練系統,患者恢復速度比傳統方式快30%左右。”
在另一側,肩關節智能機器人正在為一位肩周炎患者進行治療,“肩關節智能機器人能改善肩關節的活動度,同時還通過游戲提高病人治療的趣味性。”陳麗麗進一步介紹。
“超聲引導下肌肉松解術”是科室的明星項目,這項技術能夠精準定位疼痛點,避免損傷周圍健康組織。“治療過程大概30分鐘,很多患者當場就能感覺到癥狀緩解。”治療師介紹。數據顯示,該項目對肩周炎、網球肘等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患者滿意度達98%以上。
59歲的張阿姨,外傷后肘關節十分僵硬、疼痛,彎曲、伸展、旋轉胳膊有困難,吃飯、梳頭、做家務等日常活動受到很大影響,專家團隊經過仔細評估,確定張阿姨是關節損傷后引起的關節黏連,開展超聲引導下針刀松解、關節松動技術、肌力訓練以及上肢康復機器人等綜合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鍛煉,張阿姨的右肘關節從原先的主動屈肘摸不到同一側的肩膀和頭發,恢復到可自行吃飯、梳頭和做家務,極大地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時間也比預期快了近20%。”這樣的案例在這里并不少見。
專業團隊:打造個性化康復方案
除了有針對性地幫助老年群體恢復,年輕人的康復需求有所不同。正在做下肢康復的羅小姐才25歲,幾個月前因不慎摔跤導致左腿小腿骨折,在恢復的過程中,原本打算看看網上的科普視頻在家自己做康復,沒想到不僅沒好轉,反而更嚴重了,意識到有點問題的羅小姐還是選擇來到了康復門診進行規范性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師沈昱介紹: “ 在肌骨康復過程中,年輕患者常因 ‘ 年輕恢復快 ’ 的認知誤區而忽視科學康復 , 一定 要及時 向康復師反饋疼痛程度和性質 , 也不能因 自我感覺良好就擅自增加運動量 , 要 嚴格遵循階段訓練計劃 , 避免二次損傷。 ”
“我們會針對不同患者制定個性化方案。”沈昱介紹,“比如骨折術后患者,我們會根據手術類型、恢復階段等,設計專屬的康復計劃。”團隊獨創的“評估-治療-居家訓練”閉環模式,確保患者從醫院到家庭的康復無縫銜接。
在設備升級的同時,科室重點打造了一支專業康復團隊。得益于區衛健委“柔性引才”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仲榮洲團隊的每周定期下沉帶教指導,在西渡培育了一支由3名康復醫生、8名康復技師和2名康復護理人員組成的專業基層團隊。
中心康復科還與奉賢區中心醫院建立了緊密的“聯合病房”模式的合作聯動關系。通過上下轉診機制,患者在三級醫院完成手術后,可以無縫對接社區康復服務。“這種模式既保證了專業性,又體現了社區醫療的連續性優勢。”西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副主任曹筱筱表示,“我們與中心醫院實行病歷共享、治療方案互通,確保患者在轉診過程中得到連貫性的康復治療。”
未來方向:讓優質康復觸手可及
很多人認為只要不進行劇烈運動,骨頭和肌肉上的損傷就會慢慢痊愈,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慢性疼痛、身體能力下降等問題往往需要專業的康復介入。特別是術后患者,早期康復介入能夠避免許多并發癥的發生,顯著提升手術效果。
“ 肌骨康復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是幫助患者恢復生活能力,回歸社會的重要環節。 ” 陳麗麗醫師強調, “ 我們希望通過社區康復服務,讓更多患者認識到早期康復的重要性。 ”科室還定期舉辦健康講座,指導居民進行居家康復訓練。
這種“康復不出社區”的服務模式贏得了居民好評。“在這里做康復,既省去了奔波之苦,又能享受專業服務,真是家門口的‘康復寶藏’。”患者張女士感慨道。
對于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患者,通過上下轉診綠色通道,可以快速轉入奉賢區中心醫院。“轉診過程非常順暢,上午在社區做完評估,下午就能在中心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患者李先生說。
曹筱筱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與中心醫院的合作,計劃引入更多智能康復設備,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讓更多居民享受到便捷優質的康復醫療服務。”
【就醫指南】
地址:西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科(扶港路209號)
?時間:周一至周五 8:00~11:30、13:30~17:00
咨詢電話: 021-37130115、18930195270
記者手札
從“冷清門可羅雀”到“患者主動選擇”,這些社區醫院的蛻變背后,是精準對接需求的創新思維和“把小事做精”的堅持。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未來“小病在社區”或許不再是口號,而成為更多人的就醫新習慣,這將有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進一步優化三級醫院的診療結構,使其能夠更加專注于疑難重癥的診治和醫學前沿的探索。
上海奉賢“家門口的‘寶藏醫院’”系列報道,將帶您探訪我們身邊社區醫院的特色服務,敬請持續關注!
記者、編輯:凌姍珊
視頻編輯:朱子元
通訊員:沈群(區衛生健康委)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