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借力者明,借智者宏,借勢者成。”
這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局限性,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智慧和形勢。
人生路上, 會借可以讓你峰回路轉;互借會讓你有無限可能。
會借,是人生加分項;互借,讓人生路越走越寬闊。
人生最頂級的智慧,是互借。
01
互借,符合人際規則
一個小孩用力在搬一塊石頭,石頭絲毫沒動。
他去告訴父親,父親鼓勵他說:“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能搬起來!”
孩子又試了一次,仍無法搬起石頭,他對父親說:“我已經盡全力了!”
父親回答:“你沒有拼盡全力,我在你旁邊,你都沒請求我的幫助!”
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借助外力,能夠讓我們事半功倍。懂得會借,是一種覺醒,人生又向前走了一大步。
但是再深一步思考又不難發現,在這個故事中,主動讓孩子借力的人不是外人,而是家人。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有多少陌生人,或者毫不相干的人愿意伸出援手,又有多少現成的天時地利等著我們享用?
換而言之,借力的前提,要為自己創造借力的條件,而重要的條件必然是別人也需要借助我們的力量。
正所謂:“想要取之,必先與之。”
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規律。
符合人性法則,才能讓借力變得易如反掌,才能讓借力在你來我往中循環往復。
“投之一木桃,報之一瓊瑤”這不僅是善不善的問題,更是借力給力的課題。
世上從沒有免費的東西,會借是本能,互借才是人際。
萬事萬物皆有規律可循,單方借力只能借得一時好處,終將在“借”的道路上窮途末路,而互借,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才能實現條條大路通羅馬。
02
互借,一種高維認知
都知道《三國》中著名的“空城計”故事。
建興六年的漢中戰場,硝煙未散的西城門外,諸葛亮在城門樓焚香撫琴的孤影,定格成中國戰爭史上最富戲劇性的畫面。
諸葛亮披著鶴氅,戴著綸巾,兩個小童分站左右,悠然地在城門樓彈著琴。
城下,是司馬懿的百萬大軍。
司馬懿看到的不是空蕩蕩的城池,也不是諸葛亮的從容不迫,而是魏國朝堂密布的羅網。他在想,若在此刻擒殺諸葛亮,曹魏下一個要除的便是功高震主的司馬家。
那時,城樓上飄搖的不只是琴音,更是兩股勢力心照不宣的默契:你借我存續的假象穩住軍心,我借你存在的必要保全家族。
空城計,超越了簡單的虛實較量,反應的是,高認知才能打敗生存困境。
萬事萬物都是利害相生的,真正的智者,懂得登高望遠,保持與外界平衡。在他們思維邏輯里,互借遠比會借更高一籌,會借只能贏得一時,互借才能久久為功。
人生如棋局,高認知的人能看出幾步,低認知的人只會看一步走一步。
不會借的人,往往因為只顧自己,從而養成單一占有思考習慣,最終被別人不動聲色的淘汰。
互借的人,知道價值交換,懂得相互付出,不是見識遼闊,就是思維多元。
03
互借,才能行穩致遠
春秋時期,楚國人范蠡,聰明睿智,文武雙全,卻未受到朝廷器重,因為楚國規定只有貴族出身的人才能做官。
后來,范蠡與同樣不得志的文種一起投奔越國,被封為大夫。
選擇比努力重要,聰明的人總能繞墻而行,奔向順暢的道路。
在越國亡國之際,范蠡審時度勢,為勾踐出謀劃策,讓其入吳為奴,最后兵敗吳國。
范蠡因此被封為上將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面對功成名就,一般人會像文種一樣選擇沉浸功名,自以為是。
而范蠡卻選擇遠離越國,過起平凡生活。
他為什么這樣做呢?
因為范蠡借助越國的資源,實現了抱負,同時越王借助他的才能也達到了目的。
這時,范蠡敏銳的嗅覺到,人的名聲太響,功高蓋主,會給自己帶來災難。
于是,范蠡給好友文種寫信勸其離開,他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意思是,飛鳥沒有了,好的弓箭只能被收藏起來了;兔子沒有了,獵狗就只能被烹殺了。
文種聽不進去勸誡,最終被越王勾踐謀害。
范蠡隱姓埋名,之后在陶地開啟了創業之路,成為富甲一方的響當當人物。
此時范蠡再次人間清醒,他以為,自己擁有天時地利人和,借的是老百姓的利,理應還給他們,于是幾次將家財散盡,慷慨解囊,救濟貧民。
聽過這樣一句諺語:“如果你想走得快,獨自前行;如果你想走得遠,結伴同行。”
人生路漫漫,利他即為利己。互借,才是人生王道;懂得互借,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穩致遠。
《道德經》有言:“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幫人越多,自己越有;給人越多,收獲越豐。
人的本質是一切關系的總和。
活在這個世上,沒有人可以成為一座孤島,懂得互借,我們的人生必將更加高遠遼闊,人生路上的風景必將更加繁花似錦。
一位作家說:幸福不會輕易來敲門,而是你要親手把它撞開。
余生,愿你做一個有光的人,照亮別人,愿你遇到有光的人,也被別人照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