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明珠入世:浣紗溪畔的驚鴻一瞥
2500 年前,浙江諸暨苧蘿村,一個關于絕代佳人的傳說,悄悄拉開了序幕。
月宮里,嫦娥仙子有顆明珠,誰知被頑皮的金雞不小心拋到了人間。
這明珠咕嚕嚕掉進了浣紗江,正巧被浣紗的施家女子吞下了肚。
過了十六個月,施家喜得一女嬰,這孩子肌膚雪白,跟珍珠似的,一家人給她取名 “夷光”。
因為住在苧蘿西村,大家都叫她 “西施”。
西施從小跟著母親在溪邊浣紗,溪水一照她的臉,連水里的游魚都看呆了,忘了擺尾巴,撲棱撲棱沉到水底去了。
“沉魚” 的名聲,就這么在越國傳開了。
村民們總愛到白魚潭邊看熱鬧,據說這里的魚,因為偷看西施,都側著身子浮游,到現在還保持著 “一眼觀天” 的姿勢呢!
02、亂世紅顏:從苧蘿村到館娃宮
公元前 494年,吳越爭霸,戰火熊熊,燒到了會稽山。
越王勾踐打了敗仗,成了吳國的奴隸,好不容易回到越國,每天睡柴草、嘗苦膽,發誓要報仇。
大夫范蠡出了個 “美人計”,打算用美色迷惑吳王夫差。
范蠡一路尋訪,來到苧蘿村,正好看見西施在溪邊浣紗。
兩人四目相對,范蠡一下子就被西施的美貌驚住了,西施也對這位聰明機智的謀士動了心。
他們在浣紗石畔,偷偷定下了終身。后世大書法家王羲之來到這兒,在青石上寫下 “浣紗” 兩個大字。
一晃三年,西施從一個普通的浣紗女,變成了能歌善舞的 “人間利器”。
她穿上綴著鈴的木屐,在專門造的 “響屐廊” 上跳舞,腳步聲和鈴聲合在一起,就像仙樂一樣。
夫差聽了,簡直著了魔,天天就知道看西施跳舞。
為了讓西施開心,吳王花光了全國的力氣,蓋了館娃宮。
靈巖山下,木材堆得像山一樣,連水道都被堵住了。
03、血色羅裙:美人計背后的愛恨糾葛
西施去吳國的路上,和范蠡的感情遇到了波折。
民間傳說,他們拖了三年才到吳都,路上還生了個孩子,在 “愛子亭” 忍著心痛分別。
在吳宮里,西施表面上天天陪著夫差,心里卻想著越國,偷偷把吳國的情報傳回越國。
她哄夫差去北伐齊國,消耗吳國的兵力;又攛掇夫差殺了忠臣伍子胥,搞得吳國朝堂亂七八糟。
這邊范蠡在越國,幫著勾踐訓練士兵,一邊著急地等著西施的消息。
公元前 473 年,越國趁著吳國大旱,突然發兵攻打。
姑蘇臺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夫差臨死前仰天長嘆:“我真后悔沒聽伍子胥的話!”
04、千古謎局:美人的生死迷蹤
吳國被滅了,可西施去哪兒了呢?這成了一個千古謎題,民間有四種說法:
1、沉江祭魂
最慘的說法是《墨子》里說的,勾踐的夫人嫉妒西施的美貌,把她綁上石頭,扔進了海里。后來沿海出現一種 “西施舌” 文蛤,大家都說這是西施變的。
2、泛舟五湖
東漢的《越絕書》里講了個浪漫的結局:范蠡帶著西施逃走了,改名換姓成了陶朱公,還成了商圣。太湖的蠡園里,現在還有他們倆的雕像,好像還在說著 “等我功成身退,就和你一起在煙雨中劃船”。
3、落水殞命
唐代詩人宋之問說,西施回故鄉浣紗的時候,不小心掉進水里淹死了。浣紗溪畔有個 “西子祠”,老百姓在香火里,寄托著對這位薄命紅顏的憐惜。
4、化珠永生
傳說西施完成任務后,變成了珍珠,滋養著故鄉的水土。諸暨成了 “珍珠之鄉”,采珠的姑娘們還唱著 “明珠本是美人淚”。
05、文化烙?。簭臍v史到傳說的升華
西施的形象,早就不只是歷史里的那個人了。
李白夸她 “秀色掩今古”,蘇軾把西湖比作 “淡妝濃抹” 的西子,就連模仿她皺眉的東施,都成了她美貌的襯托。
2006 年,“西施傳說” 成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浣紗石、西施殿、響屐廊都成了文化地標。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諸暨三江口,萬盞水燈順流而下,就像當年送別西施一樣,凄美極了。
現在去西施故里走走,浣紗石上長著斑駁的青苔,好像還能摸到當年那個浣紗少女的溫度。
歷史學家考證,范蠡晚年經商的記錄里,沒提到西施,但老百姓寧愿相信,蠡園荷塘里的并蒂蓮,是他們倆的魂魄變的。
就像學者陳侃章說的:“西施早就不是一個人了,她是中國人對忠貞、智慧和凄美最極致的想象?!?/p>
千年的風云都過去了,只有苧蘿山的風,穿過浣紗殿的雕花窗欞,輕輕訴說著那段夾雜著家國大義和兒女情長的傳奇,說給每個停下來聽故事的人。
▼今日推薦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