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富強的歷史經驗,其實中國人古已有之。古代中國在絲綢之路上居于主導地位,很大原因就是中國的制造業發達,領先全世界,比如中國的陶瓷和絲綢暢銷全世界,銷售規模巨大持久。在明代大量白銀涌入中國,還不是因為中國制造的商品出超嚴重。
(1) 首先讓我們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四個主要大國的興衰強弱公式:
A,極盛的大英帝國:制造業+高科技+金融=富強加霸權
B,戰后的衰落英國:小規模制造業+衰落的金融=衰落
C,二戰后的美國:制造業+高科技+金融=富強加霸權
D,冷戰后的美國:高科技+金融=衰落
E,二戰后的蘇聯:不完整制造業+高科技=強而不富的霸權
F,冷戰后的俄羅斯:不完整制造業+不完整高科技=拉胯
G,古代中國:大規模制造業+科技領先=富強
H,近代中國:大規模制造業+科技落后=衰落
H,眼下正在崛起的中國:制造業+高科技=富強
(2) 分析一下大國興衰的規律
領導過工業革命的大英帝國超越了歷史上的中華帝國,在維多利亞時期達到極盛,后來人稱世界工廠,它的制造業在19世紀長期居世界首位,所以它能在二十世紀用“兩強標準”來建設海軍,讓自己海軍艦隊的規模壓倒排在其后的兩大海軍強國。但在二十世紀,不僅美國在崛起,亞洲也在覺醒。規模化是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英國終究是個小國,人少地狹,戰后高科技又讓步于美蘇,甚至它的制造業和高科技依賴在一定程度上依賴美國,衰落不可避免。
美國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崛起成為GDP第一,二十世紀前期的美國無論是制造業和高科技都是領先世界的,在兩次世界大戰都有不俗的表現,戰后更是確立美元霸權,全面稱霸世界。但從七十年代開始,美國人喜歡上了空調辦公室,美國資本強大到妄想只通過錢生錢的魔術來過日子。于是美國的制造業空心化,出現了別人可以卡他脖子的瓶頸。
俄國人也曾做過幾天超級大國的美夢,但是蘇聯的制造業從來是畸形發展,軍工和重工業好一些,輕工業不行,所以人民生活水平不行,蘇聯的科技也有點漏洞百出。但是等到蘇聯解體了,俄羅斯繼承的還是不完整的制造業加高科技,有的行有的不行。結果你看俄烏戰爭打的拉胯成這樣。這些年來,俄羅斯總表現的半死不活。
晚清中國GDP在世界上是數得上的,但是科技水平落后,更無金融可言,淪為“落后挨打”之典型。
(3)大規模制造業是現代富強之基
在現代工業社會,想要經濟發達,國家富強,不僅要有先進的制造業,還要具備規模,制造業好但是產量小也不行,所以可以看到英法日現在振作不起來,未來富強的機會依然是屬于大國,那種地廣人多的大國。搞金融不是不可以,好的金融發展是以好的制造業為基礎的,如果用金融去代替制造業,那就完了。國家發展一定要抱緊制造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