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馬峙的山坡上,一個連隊埋伏在公路兩側。
毛張苗掃了眼手表,凌晨三點二十分,離美軍潰退通過還有四十分鐘。
他低聲對通訊員說:"準備戰斗。"無線電里,師長的聲音還在耳邊回響:"毛連長,把路堵死,就算只剩下你一個人。"
五連的九十六名戰士,即將面對南朝鮮軍兩個師的潰退大軍。
他們這一賭,終將讓敵人付出慘痛代價。
冰與火的長津湖
長津湖上,氣溫零下四十度,毛張苗的眉毛已經凍成了白色。
1950年11,清晨四點。毛張苗率領五連在雪地里行軍,每個人都拖著僵硬的腿,美軍陸戰一師已逼近,戰斗即將打響。
"連長,三班有六個人腳趾凍傷了。"通訊員低聲報告。毛張苗沒說話,掏出口袋里的火柴,劃了一根,捂在手心。火柴很快熄滅,連一點暖意都沒留下。
情況比想象的糟,志愿軍剛入朝,冬裝還在路上。
五連147人,已有32人出現不同程度凍傷。一個排里,能正常行走的只剩18人。
美軍的坦克聲越來越近。毛張苗知道,現在撤退意味著整條防線崩潰。他叫來各排長:"把被子全拆了,每人兩條布條,裹腳。"
"可是天這么冷,沒被子怎么睡?"警衛員問。
"要命還是要睡,自己選。"毛張苗已經拆開自己的被子,撕成長條。
一小時后,五連戰士全部用被子布條纏住雙腳,勉強恢復了行動能力。他們占據了山頭制高點,架設機槍,準備迎敵。
美軍進攻來得很猛。清晨六點,五連陣地前出現了美軍M4謝爾曼坦克。
坦克后面跟著,全副武裝的美軍陸戰隊員,他們穿著厚厚的棉服,戴著防寒手套,裝備精良。
五連的輕重機槍同時開火。第一波美軍被打退,但半小時后,他們卷土重來。美軍火力兇猛,迫擊炮彈落在陣地上,炸開一個個彈坑。
"二排長受傷了!"喊聲從左翼傳來。
毛張苗顧不上查看,繼續組織火力反擊。戰斗持續了三個小時,五連陣地前已經躺了七十多具美軍尸體,但五連也付出了慘重代價。
中午,美軍撤退了,毛張苗檢視陣地,五連傷亡過半,剩下的人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凍傷。
三排長的右腿已經凍成了紫黑色,但他還堅持在陣地上。
"連長,后面是什么打算?"一排長問,他的嘴唇凍裂了,說話時帶著血絲。
"堅守,等增援。"毛張苗簡短回答,五連的任務是死守,為主力贏得時間。
接下來的七天,五連在零下四十度的極寒中堅守陣地,晝夜不眠。
戰士們輪流休息,用對方的體溫取暖,沒有熱食,他們就嚼著冰冷的干糧;沒有熱水,就含雪化水。
12月2日,美軍陸戰一師被迫撤退。
長津湖戰役,志愿軍首戰告捷。五連剩下63人,幾乎人人帶傷,但他們頑強地守住了陣地。
這一仗,毛張苗榮立個人一等功,五連被授予"鋼鐵連"稱號。但真正讓他名震敵軍的戰斗,還在后面。
五馬峙突襲
1951年5月20日,雨夜。
第五次戰役已進入第二階段。南朝鮮軍第三師、第九師被志愿軍主力擊潰,正沿著五馬峙公路南逃。
志愿軍決定派一個連隊搶占五馬峙高地,切斷敵人退路,形成圍殲。
原定的尖刀連在夜里迷了路,任務陷入危機。
晚上十點,師部緊急電令:"命令五連為穿插尖刀,搶占五馬峙。"
毛張苗接到命令時,五連正在休整。自長津湖一役后,連隊已補充了新戰士,但老兵只剩三十多人。接到命令,他立即集合連隊。
"同志們,我們接到緊急任務。"毛張苗聲音沙啞但有力,"五馬峙距離我們60里,必須在天亮前趕到,搶占高地,堵住敵人退路。"
"60里?一晚上能走到嗎?"新來的副連長吳大勇問。
"必須到。"毛張苗拿出地圖,"要完成任務,我們只有一個辦法:輕裝急行軍,遇敵快打快撤,不戀戰。要路不要敵人。"
他的部署很清晰:每人只帶武器和兩天干糧,其余裝備全部留下。
不打無謂之仗,遇到小股敵人,避開;遇到據點,迂回;遇到攔路虎,速戰速決。
"我們只有5個小時,天亮前必須到位。"毛張苗最后強調。
五連96人,在雨夜里開始了瘋狂的急行軍。
山路泥濘,戰士們的膠鞋很快灌滿了水,但沒人喊苦叫累。
行軍三小時,前方出現敵人崗哨。毛張苗果斷下令:"一排上,用刺刀解決,不準開槍。"
一排長帶著六個人,悄無聲息靠近崗哨。十分鐘后,崗哨的四名敵軍被全部解決,沒發出一點聲響。
繼續前進,五連遭遇了更多阻力。
一個南朝鮮軍小隊在山路上設置了路障,正在檢查過往車輛。毛張苗沒有繞行,而是果斷決定突破。
"二排正面吸引火力,三排從左側迂回,切斷他們退路。"命令簡短有力。
戰斗持續了不到十五分鐘,敵人潰散,五連殲敵二十余人,自身僅有三人輕傷。毛張苗下令不追擊,繼續趕路。
凌晨三點,五連終于抵達五馬峙附近。
前面就是公路主干道,南朝鮮軍第三師、第九師的殘部將從這里南撤。
毛張苗沒有選擇正面阻擊,而是帶領五連爬上了公路東側的山坡,占據了有利地形。
他們在路邊布置了簡易地雷和絆線,并在隱蔽處架設了三挺重機槍。
"記住,等主力潰退大部隊來了再打,小股敵人放過去。"毛張苗反復叮囑,"我們的任務是堵路,不是全殲敵人。"
凌晨四點,第一批南朝鮮軍士兵出現在公路上。只有七八個人,狼狽不堪,顯然是散兵游勇。毛張苗示意不要開火,讓他們過去了。
四點二十分,第二批敵人出現,約兩個排的兵力,有序撤退。毛張苗依然沒有動手。
四點四十,公路上出現了大批車輛,南朝鮮軍第三師師部的標志清晰可見。車隊中還混雜著美軍吉普車,里面坐著幾名美軍顧問。
"就是現在,打!"毛張苗一聲令下。
三挺重機槍同時開火,子彈如雨點般掃向公路。
前幾輛車瞬間被打爆,車隊被迫停下。南朝鮮軍官兵驚慌失措,四處逃竄。
五連戰士分成小組,沖向公路。他們用沖鋒槍和手榴彈清理車隊,制造了巨大混亂。南朝鮮軍第三師師部全部被俘,包括三名美軍顧問。
天亮時分,戰斗結束。五馬峙公路已被五連徹底控制,滿目瘡痍的車隊橫七豎八堵住了去路。
五連的戰果驚人:殲敵500余人,俘虜131人(含3名美軍顧問),繳獲汽車70輛、榴彈炮7門。
又切斷了南朝鮮軍第三師、第九師的退路,為接下來的圍殲戰創造了條件。
當志愿軍主力部隊抵達時,他們驚訝地發現,五馬峙已經被牢牢控制,敵人的退路被徹底堵死。
師長趕來時,看到滿地的敵軍尸體和裝備,連聲贊嘆:"毛連長,你這一仗打得漂亮!"
毛張苗只是淡淡回應:"完成任務。"
兩個師的覆滅
五馬峙一戰后,南朝鮮軍第三師、第九師陷入絕境。
他們被志愿軍主力,和毛張苗的五連形成的口袋陣圍困,退路被切斷,補給線被掐斷,只能作困獸之斗。
五連繼續控制著五馬峙高地,負責阻擊任何突圍的敵人。
毛張苗將戰士們分成三組,輪流警戒,確保不放走一個敵人。
第二天中午,南朝鮮軍發起了絕望的突圍。
約兩千人的敵軍,向五馬峙方向發起猛攻,有坦克支援,火力兇猛,五連陣地頓時處于巨大壓力下。
"他們想突圍,決不能放一個過去!"毛張苗命令全連做好戰斗準備。
敵軍的第一波沖鋒被五連火力壓制住了。但很快,敵軍調整戰術,集中火力攻擊五連左翼陣地,試圖打開突破口。
三排長帶著十幾個戰士死守左翼,傷亡慘重。眼看陣地就要失守,毛張苗親自帶領連部預備隊增援。
"跟我來!"毛張苗端著沖鋒槍,沖向左翼。五連戰士緊隨其后,與敵人展開近距離肉搏。
戰斗異常慘烈。三排長身中三彈,仍然堅持射擊。
通訊員的腿被炸斷,依然用步槍支撐身體,向敵人射擊。
經過兩小時激戰,南朝鮮軍的突圍嘗試被徹底粉碎,損失慘重,死傷無數,剩余部隊被迫退回包圍圈。
五連也付出了代價:陣亡15人,重傷23人。但他們守住了陣地,沒有讓一個敵人突圍成功。
接下來的三天,南朝鮮軍又發動了數次突圍,均被五連和志愿軍主力聯手擊退。
第七天,南朝鮮軍彈盡糧絕,終于舉起白旗投降。
戰役結束后的統計數據讓人震驚:南朝鮮軍第三師、第九師共傷亡16000余人,傷亡率高達92%,幾乎全軍覆沒。這兩個師的番號,從此被南朝鮮軍方除名。
而這一切,源于毛張苗率領的五連,在關鍵時刻堵住了敵人退路。
軍長在總結會上說:"如果沒有五連那天晚上的突襲,敵人完全可以撤退大半。這一仗打得漂亮,五連立下了大功!"
這一戰,毛張苗再次榮立一等功,被授予"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戰斗英雄"稱號。五連被授予"尖刀連"榮譽稱號和集體一等功。
從連長到師長
1952年,毛張苗回國,先后擔任參謀長、副團長、團長。
江山島戰役,再次展現軍事才能,以切斷敵人退路的同樣戰術,攻克了這個"海上堡壘"。
1964年,毛張苗被提拔為60師師長。
1985年,毛張苗因病逝世,享年60歲。
他的五馬峙戰役,成為軍事教材中的經典案例,"要路不要敵人"的戰術原則被軍校反復教學。
老兵們常說:"那時候,連長一句話,我們就敢上刀山下火海,因為我們知道,他的命令是對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