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不少朋友都發現,身邊感冒、發燒的人似乎變多了,社交媒體上也頻頻有人分享自己“二陽”“三陽”的經歷。與此同時,知名歌手陳奕迅確診新冠肺炎,其巡回演唱會不得不延期,這一消息更是引發了大眾對新冠疫情的高度關注。那么,當下新冠疫情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2025年4月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顯示,在3月31日至5月4日的監測期內,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新冠陽性率從7.5%一路飆升至16.2%;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陽性率也從3.3%上升到了6.3% 。從區域分布來看,南方省份檢測陽性率高于北方省份,不過部分陽性率上升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已經逐漸趨緩。而從年齡層面分析,15歲及以上年齡段的陽性檢出率目前處于首位。
不僅內地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呈上升趨勢,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也出現了類似情況。香港自三月中旬起,新冠病毒在社區的活躍度持續上升,污水監測數據顯示XDV變異株流行率上升,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還通報了兩宗兒童感染新冠嚴重個案;中國臺灣近期新冠疫情同樣上升,就診人次較前一周大幅上升66%,疫情已連續5周上升。
不只是我國,全球范圍內新冠感染都有上升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歐洲地區新冠陽性檢出率超過了20%;東南亞多國隨著雨季來臨,新冠疫情風險增加。比如新加坡,在今年4月27日至5月3日這一周,冠病病例估計增加至14200例,高于前一周,平均每日住院病例也有所上升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此次新冠病例的增多呢?
1. 病毒變異:新冠病毒是一種極易變異的病毒,當下主要流行的JN.1系列變異株和XDV系列變異株,它們的傳播特點和免疫逃逸能力與之前的毒株有所不同,這使得病毒更容易傳播,也增加了人體再次感染的風險。
2. 人群免疫力下降:距離上一次大規模的新冠疫情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人群自然感染所產生的抗體逐漸衰減,疫苗提供的保護效力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再加上2025年2月我國經歷了三年來最弱的流感季,人群整體免疫力處于相對低谷,這就給了新冠病毒可乘之機。
3. 社會活動與環境因素:隨著社會全面恢復正常運轉,人員流動和聚集日益頻繁,尤其是五一假期前后,大規模的人員流動為病毒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天氣逐漸轉熱,人們在空調房內停留的時間增加,室內通風條件變差,也有助于病毒的傳播。此外,國際航班自3月開始逐漸恢復,境外毒株輸入的風險也相應增加。
4. 防護意識松懈: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很多人對新冠的防護意識已經明顯下降,戴口罩的頻率降低,日常消毒等防護措施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嚴格執行。這種防護意識的松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病毒的傳播。
面對新冠陽性率的上升,大家不必過度恐慌。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指出,全球新冠感染已進入波動性區間,此次感染整體就診人數相較于去年秋冬季高峰存在一定程度降低,不會對醫療資源和人群造成嚴重疾病負擔 。而且,病毒學專家常榮山認為,此次新冠流行即將達到頂峰,并且不會持續太久,預計五月中旬將是波峰區域,到6月5日前后,全國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的新冠陽性率會下降到8 - 10%左右,不會影響到高考 。
雖然大規模疫情爆發的可能性較低,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老年群體、多種患有嚴重基礎疾病患者,新冠病毒對他們可能是致命的。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做好防護呢?
1. 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在人員密集場所,如醫院、商場、公共交通工具等,務必佩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手部衛生,減少病毒接觸傳播風險;多通風,尤其是在室內環境,保持空氣流通,降低病毒濃度。
2. 關注自身健康狀況:一旦出現發熱、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如果家庭或單位出現聚集性病例,可以先進行抗原自測,必要時進行核酸檢測,以便及時發現和隔離感染者。
3. 重點人群加強防護: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重點人群,要更加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必要時可以接種疫苗加強免疫,提高自身免疫力。
4. 合理儲備藥物: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儲備一些治療新冠的藥物,如抗病毒藥物等。但要注意,藥物不能隨意服用,一定要遵循醫囑。
新冠疫情雖然再次活躍,但只要我們保持警惕,做好科學防護,就一定能夠有效應對。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新冠##奕健行##中疾控:新冠感染率上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