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與粟裕可是一對非常著名的搭檔,在解放戰(zhàn)爭的時候,他們就是華野的首長,而且兩個配合是相當默契。不過有一點可能會有人想不通,粟裕可是長期在一線指揮作戰(zhàn),還曾帶著華野殲滅敵人兩百多萬,為啥一直都在陳毅之下呢?
1946年,由于戰(zhàn)爭的需要,中央決定將山野與華中野戰(zhàn)軍進行合并,當時這兩支部隊的領導者分別是陳毅與粟裕。不過在指揮方面中央表示讓陳毅統一領導兩支野戰(zhàn)軍,而軍事方面就讓粟裕來負責。這么一安排,華野就是粟裕負責軍事,而陳毅負責政治工作。
在解放戰(zhàn)爭的時候,華野消滅國軍人數達到了兩百多萬,占據整個國民黨部隊的百分之三十。這也多虧了粟裕的出色領導,而他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陳毅與中央都沒有選錯。可是粟裕在解放戰(zhàn)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為啥他的職務卻總在陳毅之下呢?
就算是1948年陳毅被調到了中原局工作,可是他在華野還依舊掛名司令,這還是粟裕主動申請的,還說華野離不開陳毅,中央才做出了同意。雖然解放戰(zhàn)爭的時候,粟裕指揮部隊殲滅那么多的國軍,立下汗馬功勞,可是在粟裕心里陳毅對自己是有知遇之恩的,這一點粟裕從來沒有忘記過。在南昌起義的時候,陳毅與粟裕就開始了革命旅程,不過就資歷上陳毅肯定是比粟裕高的,當時粟裕是班長,而陳毅則是警衛(wèi)團的政治干部。
當時他們并不認識,不過在1931年的首次反圍剿作戰(zhàn)時,粟裕的表現讓陳毅對他開始關注了。1931年,蔣介石派出了張輝瓚帶著十萬大軍對紅軍蘇區(qū)進行圍剿,毛主席就指揮林彪與粟裕帶著部隊同敵人各種周旋,之后就將敵人引入了我軍的包圍圈。在經過激烈的作戰(zhàn)之后,想要逃跑的張輝瓚也被粟裕給抓住了,當時粟裕不過23歲。陳毅在聽說這件事后,就對粟裕很是稱贊,還說他將來肯定不簡單。而陳毅與粟裕真正有交集還是在抗日戰(zhàn)爭的時候。
1939年國共雖然已經達成了統一抗日,可是國民黨內還是有一些反動派想要搞摩擦,而新四軍則是國民黨反動派針對的主體。面對國民黨與日軍的雙重打壓,新四軍的軍部就在江南地區(qū)建立,并且中央給出發(fā)展方針,就是向北發(fā)展,而南方陣地是需要鞏固的。
雖然新四軍的指揮是由陳毅負責的,不過他對粟裕的意見也非常看重。因此,他就向粟裕詢問過新四軍未來發(fā)展問題,并且還對粟裕說過,軍事上陳毅是非常信任粟裕的,所以粟裕還是負責主要的軍事指揮,陳毅則會給粟裕更大的權利。
陳毅的這種寬闊心胸也讓粟裕特別的感動,而之后的戰(zhàn)斗中,粟裕則沒有讓陳毅失望。在1940年10月的黃橋戰(zhàn)役中,粟裕就真的帶著部隊將敵人的囂張氣焰給打掉了,并且還殲滅敵人數千人,這也鞏固了新四軍的根據地,為后續(xù)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1946年,在解放戰(zhàn)爭開始的前夕,粟裕的能力也得到了中央的認可,而且他也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而且粟裕還創(chuàng)造了七戰(zhàn)七捷的戰(zhàn)績,讓毛主席都對他稱贊不已。1946年8月,陳毅這邊卻是頻頻失利,損失挺嚴重的,在給中央的匯報中,陳毅主動攬下所有的責任。
毛主席并沒有批評陳毅,而是給他找了個幫手,這個人就是粟裕,根據需要華野就這么建立了,從此粟裕就成為陳毅最得力的助手,并且軍事上陳毅也是全力支持粟裕,這也就給粟裕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另外粟裕在黨內資歷淺,容易遭到別人的質疑,可是陳毅的支持,卻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才使得粟裕的能力全面發(fā)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