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打車票進景區有優惠、憑演出票可享文創折扣、用住宿票可免費玩游樂設施、參加自駕游車輛加油有優惠……5·19中國旅游日臨近,來自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消息,我市各大文旅場所將推出系列惠民活動,其中以一張張小小的票根為紐帶,跨界聯動多樣場景,串起長長消費鏈路,形成“1+1>2”的效應,可謂是一大亮點。
▲江北區觀音橋,游客在街頭留影。(資料圖片)記者 張錦輝 攝
這,正是時下流行的“票根經濟”,在文體商旅融合發展中的創新實踐,將推動消費市場從“流量爭奪”轉向“價值共創”,為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
那么,票根是如何拉動消費的?又怎樣更有效地促進“票根經濟”?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做了調查。
一張票鏈接多樣文旅消費場景
華燈初放,夜色闌珊。5月14日夜,在洪崖洞景區,游客張蕊盤著精致的發髻,裙在風中輕擺,衣袂與吊腳樓的飛檐相映成趣。
“我是前天從成都坐高鐵過來的,單位之前給我辦了一張‘百萬職工游巴蜀’文旅年票,憑該票可以省去重慶境內90%以上景區、劇場的門票。我和父母這兩天先后去了大足石刻、金佛山等景區,欣賞了雜技秀《極限快樂2》等演出,門票一共省了好幾百塊,正好用來租漢服。”她開心地說。
▲江北嘴江邊,眾多游客正在江灘上欣賞重慶美景。(資料圖片)記者 鄭宇 攝
她所說的“百萬職工游巴蜀”文旅年票,脫胎于“百萬市民游重慶”年票。前幾年,為提振文旅消費,市文化旅游委整合市內各大景區、演藝場所等文旅消費場景,推出“一票暢游全域”惠民舉措。隨著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的縱深推進,該年票升級為了“百萬職工游巴蜀”文旅年票,在全國率先打破區域藩籬,實現了“一張文旅年票,解鎖川渝兩地文旅勝地”的愿望。
“該年票有效整合了川渝兩地景區景點、演出等資源,推動精品景區串珠成鏈,改變了以往有效聯動不足、景區景點‘分散化’‘碎片化’狀況。同時,有效調動了市場主體的參與積極性,形成了政府、市場的有效聯動,在跨區域文旅市場協作中,改變了以往高度依賴行政推動的單一路徑,探索了跨區域文旅促消費的新路子。”市文化旅游委相關部門負責人稱,目前,“百萬職工游巴蜀”文旅年票已發行近30萬張,帶動出游約100萬人次,拉動文旅消費10億元以上,實現了“免費一個人、帶來一家人”的帶動效應,形成了川渝文旅良性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年票的創新實踐,只是重慶深耕“票根經濟”的一個縮影。以即將到來的5·19中國旅游日系列惠民活動為例,我市除了武陵山大裂谷景區、白帝城·瞿塘峽景區、三峽之巔景區、千野草場景區、南天湖景區、桃花源景區、蚩尤九黎城景區、摩圍山景區等眾多景區直接免門票,很多區域旅游目的地及涉旅企業還紛紛推出了憑文旅消費票根,在后續消費場景中獲得折扣、積分兌換等權益,串聯起不同消費領域。
如,滴滴平臺面向重慶重點文旅地區(含渝味360碗旗艦店和示范店、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3A及以上景區、旅游度假區、歷史文化街區等)推出了多項優惠,包括旅游打車(網約車)優惠券包、滴滴代駕折扣券、自駕充電服務費優惠券、快送跑腿多檔折扣等;中國石化推出的“易捷加油,自駕無憂”自駕游打卡活動等。
消費憑證“進化”為價值紐帶
“在體驗經濟時代,單一功能性消費已無法滿足需求,消費者更希望獲得情感附加值和文化認同感,由此導致消費行為開始從單一交易向鏈式體驗轉變,‘票根經濟’也就由此興起并流行起來。”涪陵美心紅酒小鎮景區負責人楊孝永稱。
走進該景區,其配套有葡萄園、游樂園、水樂園、美食街區、酒店民宿、特色集市、酒吧娛樂等眾多業態,更以“親民的價格”享譽文旅界。
“票根經濟的本質是聯動消費,即以票根為紐帶,串聯起不同消費領域,推動消費從‘單一購買’向‘鏈式體驗’轉型,為文商體旅農融合發展提供新的增長路徑。”楊孝永稱,該景區自建成投運以來,就奉行“來者都是客”,取消了首道門票,游客入園后,憑個人興趣,進行單個項目消費,這除了要求單個項目對游客產生吸引力,更要求整個景區的各個業態聯動起來,形成合力,產生聚合效應。正因如此,他們一直是“票根經濟”的踐行者。
▲5月3日,兩江新區光環購物公園,外國游客在打卡拍照。(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王加喜
為此,他們不僅打造了全齡友好型消費新場景,還先后探索了住民宿送樂游套票、玩水上樂園可在夜市消費中打折、購樂游套票可享餐飲折扣等,串聯起景區的全業態,用一張小小的票根讓游客多留幾小時、多消費幾百元。
“這并非簡單的商業捆綁,而是讓票根這一消費憑證,‘進化’為了價值紐帶,通過跨界聯動,將原本孤立的產品或服務串聯起來,滿足游客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體驗,用創新提升體驗、用連接創造價值,進而形成消費鏈的延伸,刺激更多消費行為。”楊孝永說。
推動“票根經濟”釋放更大能量
“票根經濟”作為一種衍生的全新消費模式,為文體商旅等融合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也進一步彰顯了文旅行業“一業興促百業旺”的帶動作用。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市在推動“票根經濟”發展中,尚處于單個行政管理部門或部分旅游目的地的嘗試,并未形成“由點到面”的整體合力。
而上海在這方面,已開始進行深度探索。該市虹口區今年4月成立了“票根經濟”聯盟,依托虹口足球場周邊及北外灘濱水空間等優質資源,為線上平臺、票務平臺、商業載體、餐飲住宿等上下游企業搭建起溝通平臺,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形成完整的“票根經濟”生態鏈,通過延長消費鏈條、深化渠道合作、打造個性化標簽等方式,推動全域“票根經濟”提質升級。
▲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游客打卡夢幻彩繪步道。(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孫凱芳
“‘票根經濟’是對消費升級回應。在物質富足、精神富有得到不斷滿足的當下,單一功能性消費已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重慶旅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表示,“票根經濟”不僅能提升消費頻次,更能把消費者追求的情感附加值置于其中,進而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同時幫助文旅目的地及企業提升品牌形象和口碑。
不過,新興的“票根經濟”也面臨著挑戰,如由單個市場主體推動的“票根經濟”,可能遭遇公信力的質疑;依賴政府補貼或活動紅利,進行的“票根經濟”活動,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消費生態;不同行業、企業之間的合作可能存在壁壘和難度,影響“票根經濟”的融合發展。
在羅茲柏看來,推動“票根經濟”發展,需要打破圈層“結界”,以一票聯動多場景,推動文化、旅游、商業、體育等深度交叉融合。政府或行業協會可以牽頭建立跨領域合作機制,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促進不同行業、企業之間的溝通和協作,讓“票根經濟”從“單點突破”轉向“系統共生”,進而實現“小票根撬動大消費”。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編輯:劉一葉
審核:吳國紅
主編:聶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