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國際上最難過的無疑是印度,原本想在本輪印巴沖突中露臉,結果底褲都被扒出來了。在當地時間5月12日,印度總理莫迪首次就印巴沖突發表講話,只字不提美國。這也難怪,回顧本輪印巴沖突的始末,實際上是莫迪上了特朗普的惡當。
因為,說本輪印巴沖突就是美國挑起的都不為過。在沖突尚未爆發前,當時還只是克什米爾發生恐怖襲擊的時候,美國就第一時間跳出來發聲,特朗普甚至表示,會全力支持印度的一切“反恐行動”。這話就模棱兩可了,畢竟這個所謂的“反恐行動”包含的內容太多了,就是印度對巴基斯坦本土開戰,也可以說是“反恐戰爭”。美國不就是借著反恐戰爭的名義相繼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么。
而過程也如同特朗普的預期一樣,印度借反恐的名義對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以及巴基斯坦本土進行打擊,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因為印巴空軍裝備和體系之間的巨大差距,印度最先進的王牌“陣風”戰機被接連揍下來至少3架,顏面盡失。
到這時候印度才明白,空戰印度根本不是巴基斯坦的對手。而現代戰爭,沒有制空權意味著將失去戰爭的主動權,直至輸掉戰爭。再打下去,印度的底褲都沒了。所以體量遠超巴基斯坦的印度,只能選擇求和停戰,而巴基斯坦自然也是見好就收。
整個沖突過程,美國沒有任何實質性幫助,之前被西方吹的亞洲無敵的四代半“陣風”戰機,也只是花架子。而被美西方貶的一無是處的中制武器,才是真正的強力裝備。
要知道,以美國人的精明,不可能不知道“陣風”戰機實力幾何,因為之前美空軍就多次與“陣風”戰機進行過演習,據說“陣風”戰機還在模擬演習中擊落過美國的第五代隱身戰機F-35。其他比如預警機、電子戰機等,都是美西方吹噓的強無敵。結果造成印度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萬國買”,最終出現了各個裝備不兼容的情況。武器或許是好武器,但無法形成體系,那意味著你的武器不能“攥指成拳”,只能各自為戰,失敗是注定的。
也就是說,印巴沖突的結果讓印度明白,這就是一場大型的軍品促銷會。中國軍工生產的武器自然不能買,那么中制體系也不可能建立。以印度羸弱的工業能力,自給自足是天方夜譚。唯一的辦法就是集中精力,向一國求購武器。
法國的裝備已經有了實戰檢驗,名不副實。俄羅斯忙于俄烏沖突,而且俄羅斯本身電子系統就相對落后,而體系的建立十分依賴數據鏈和電子系統,再加上印度有著多次被俄羅斯坑的教訓。所以,依靠俄羅斯建立現代化海陸空一體化作戰體系根本不靠譜。
兜兜轉轉,印度唯一的選擇就是美國。要知道在數月前,美國就曾派F-35飛到印度參加航展,明顯就是同俄羅斯的SU-57競爭印度軍火市場。原本印度以為美國只是看上了自己的第五代戰機的采購合同,結果一場印巴沖突,讓印度明白,美國看上的是印度整個三軍的體系建設,這可不是隨便買幾架戰機就可以搞定的,這是一整套的海陸空天系統和裝備,只要少一項,整個系統都會大打折扣。
而更要命的是,這只是美國坑印度的第一步。一旦印度大規模引進美國的軍事裝備,以此為基礎建立美制體系,那么印度對美國的依賴會達到空前的程度。再難融入別的國家的武器系統,龐大的印度軍火市場將被美國一家獨大,到時候印度就是美國軍火商的一只待宰羔羊。
而且,由于軍事體系嚴重依賴美國,印度不得不在外交上對美國做出讓步,甚至會成為美國對抗中國的工具,畢竟你國防都被別人掌握了,你還有什么外交自主權。
所以,一場印巴沖突讓印度和莫迪明白了美國的用心險惡,是徹底被特朗普政府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