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一母親疑毆打女兒致死”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5月15日,浙江溫州市甌海區郭溪街道辦事處發布通報,確認此事屬實。目前,女孩的母親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通報內容很短,卻讓人心痛。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生命戛然而止,施暴者竟然是自己的母親。世界上最親密的關系,就這樣被暴力摧毀。
這起事件并非孤例。此前,也有家長因教育方式不當,導致孩子受傷甚至失去生命。這些悲劇背后,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社會對未成年人保護的短板。
孩子的母親被刑拘,這個結果不意外。我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規均明確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實施家庭暴力,違反有關規定,輕則構成違法,重則涉嫌犯罪。這名母親用暴力手段“管教”孩子,導致了孩子死亡的嚴重后果,必須讓她付出應有的代價。這不僅是對死者的告慰,也是對其他家長的警醒。
有網民留言稱,這名母親的錯不在于“打孩子”,而在于“下手狠”。令人憂心的是,這樣的論調竟然贏得了不少點贊。一個原因是不少人從小就受到棍棒教育,當他們為人父母時,也將這一方法用在下一代身上,這種觀念根深蒂固,一時難以扭轉。此外,“雞娃”的社會氛圍,也助長了棍棒教育之風。一旦孩子成績沒考好、作業沒寫完,有的家長立刻火冒三丈,抄起東西就想“教訓”孩子,認為“打一頓就記住了”“不打不成才”。
棍棒教育真的有效嗎?答案是否定的。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期遭受暴力的孩子,不僅身體會受到傷害,心理也會留下陰影,容易產生自卑、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甚至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而且,暴力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加劇親子矛盾。
回到這起事件,據媒體報道,孩子的母親之所以對孩子下狠手,只是因為孩子在學?!胺噶隋e”。至于犯了什么錯,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都不該成為暴力的理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這是正常的。家長的職責是引導和教育,而不是打罵。
對于“打罵孩子”事件,相關部門要堅決給予依法嚴肅處理,該教育的教育,該取消撫養權的取消撫養權,不能單純為了維護家庭和諧而和稀泥。同時,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比如,通過社區講座、線上課程等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為家長提供專業的咨詢和幫助。
此外,學校和社會也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學校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和干預家庭暴力問題;社區要加強對家庭的關愛和支持,建立健全家庭矛盾調解機制;媒體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曝光不良行為,引導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本應被溫柔以待。希望這起悲劇能成為一個轉折點,讓我們重新審視家庭教育,讓類似的悲劇不再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