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第3期
在《機械》1952年第3期中,封面展示了東北機器一廠制造的牛頭刨。當期共刊載了14篇文章,有4篇譯文。
本期關注的是車刀、鑄件、鏜孔、設計改進等,刊載了《依靠群眾做好設計工作》《關于制訂圖解式裝配技術操作規程的經驗介紹》等文章。以東北機器十八廠初制8型車床、東北機器五廠制訂圖解式裝配技術操作規程為例,積極響應了上級主辦單位關于群眾性刊物、群眾性“找竅門”等號召。
點擊圖片看全文
本文主要討論了高速鋼黏刃車刀的黏合焊劑問題。文章首先指出,淬火溫度對高速鋼車刀的硬度及抗磨性能至關重要,而黏刃效果的關鍵在于焊劑的選擇。傳統的銅焊方法因熔點低,無法使高速鋼達到理想的淬火溫度,因此作者提出了使用鐵焊替代銅焊。
接著,文章詳細介紹了鐵焊焊劑的種類、應具備的條件以及研究經過。通過多次試驗,作者最終確定了一種由硬鋼銼刀粉、硼酸、硅鐵粉和硼砂組成的焊劑,其熔融溫度接近高速鋼的淬火溫度,能夠確保刀頭獲得足夠的硬度。
此外,文章還闡述了使用該焊劑進行焊接作業的技術操作規程,并強調了該焊劑具有焊接效果優良、價格低廉、操作簡便等優點。
1952年第4期
在《機械》1952年第4期中,封面展示了東北機器六廠(中國第一個專業的國營水泵廠——沈陽第六機器廠)制造的單吸多級水泵。當期共刊載了15篇文章,有1篇譯文。
本期關注的是各類經驗,如電氣設計、車床加工提升效率、研磨、測量螺絲方法。而對高速切削法與多刀多刃切削法的關注是持續的,刊載了《談切削細長工作物吊桿的經驗》《在皮帶車床上實行多刀多刃工作法——幾個問題的討論》。
點擊圖片看全文
文章主要介紹了在車床上采用的一種多活工作法,通過實踐實現了生產效率的顯著提升。文章以機器三廠兩位老工人的創新實踐為例,他們針對傳統車床加工中存在的偏心與矯楞問題,創造性地在蘇式車床上實現了一次加工10個齒輪的多活工作法。這種方法不僅將原本1小時30分鐘的任務縮短至10分鐘,效率提高了8倍多,而且顯著提升了產品質量,消除了廢品和退修品。
隨后,詳細闡述了這種多活工作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包括下料、車兩平面、精車里眼、車外圓、倒棱等工序,并介紹了相應的卡具設計。此外,文章還探討了車床動力傳動系統的改裝,以適應高速切削和多刀多刃的需求。
1952年第5期
在《機械》1952年第5期中,封面無特別展示。當期共刊載了14篇文章,有3篇譯文。
本期關注的是萬能銑床和鏜床的裝配、測定齒距、改進夾具、改進車刀研磨、高速磨削等經驗,特別介紹了蘇聯新出的1616型、1620型、164型車床。另外,還看到了部分文章最后特別標注“稿費捐獻志愿軍”,其中改造夾具這篇還是介紹東北機械五廠一位日籍工友吉本的鉆研收獲,抗美援朝、東北野戰軍收編日軍等歷史宛然眼前。
文章主要介紹了機械加工廠在金屬加工過程中,通過改進夾具設計以提高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的經驗。文中提及,一位日籍工友針對號出油嘴部件的加工難題,研發了一種新型夾具。該夾具通過三等分的定位銷,實現了工件的精確定位,從而省略了劃線工序,并使得銑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5倍。這一改進不僅提升了產品質量,還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為機械加工廠的工藝優化提供了寶貴經驗。
機床雜志社
官網|
主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北京機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電話|010-64739683
郵箱|edit@jcs.gt.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