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小學:
為切實保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行為,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營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生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南京市教育局《關于做好2025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寧教〔2025〕10號)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報名要求
1.入學年齡
兒童入小學需年滿6周歲(即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間出生)。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招收不足6周歲的兒童入學。適齡兒童確因身體狀況等原因需要延緩入學的,其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提供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病歷,由區教育局審核批準。特殊兒童入學年齡可視不同情況放寬到7周歲或8周歲。
2.戶籍審定
適齡兒童應具有所在施教區常住戶口,其戶口原則上應與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在同一戶籍,且戶籍與實際常住地、產權證(產權證是指房屋所有權證,持有者為適齡兒童的法定監護人)一致。
(1)符合下列情況的,可在施教區小學登記入學
①兒童戶口隨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一方并在施教區常住,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市工作的現役軍人、在外地工作、務農或出國定居的;父母離異,其子女戶籍隨法定監護人(有產權證)在施教區常住的。
②兒童戶口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施教區常住的,父母雙方均為不在南京市工作的現役軍人或公派出國工作的專家、技術人員。
③兒童戶口自出生之日起隨父母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處,父母雙方均未購買或分配住房,實際常住且戶口從未遷移的。
(2)戶籍審定中其它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
●關于拆遷戶子女入學問題的處理
①適齡兒童家庭拆遷后已拿拆遷安置房并實際入住,且取得房屋所有權證,須在規定時間內將兒童及監護人的戶口遷入,在拆遷安置房所在施教區小學入學。
②適齡兒童家庭拆遷后已拿拆遷安置房并實際入住,但因政策等原因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應出具相關證明和有關材料,在拆遷安置房所在施教區小學入學。
③適齡兒童家庭拆遷尚未拿到拆遷安置房,應出具相關證明和有關材料,在原施教區小學入學。
●關于戶籍變更問題的處理
在招生工作開始后,兒童戶籍在本區內變更的,原則上在原戶籍所在施教區小學入學;就讀確有困難或由外區遷入我區的,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
●關于二手房購買者子女入學問題的處理
原則上,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應在小學招生報名前一年辦理好二手房房屋產權證及全家戶口遷入手續,并實際居住。每套住房6年內只安排一名適齡兒童在施教區小學就讀(多胞胎、符合政策的孩子除外)。
●關于集體戶或戶籍空掛戶子女入學問題的處理
集體戶或戶籍空掛且家庭無房產等其它特殊情況,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
二、招生辦法
1.公辦小學
(1)按施教區免試就近入學。施教區內適齡兒童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于5月25日至5月30日,通過我市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網址https://zs.jsnje.cn),或登錄“我的南京”APP“一件事服務”專欄選擇“教育入學一件事”進入平臺,填報相關信息。平臺將對家長填報的信息進行自動核驗。數據校驗未通過或有其他線下服務需要的適齡兒童及其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可攜帶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及適齡兒童的戶口簿、房屋產權證及其它有關證件(證明)材料到施教區對應學校報名登記。各公辦小學同步安排線下報名咨詢。
(2)熱點學??沼鄬W額電腦派位。區教育局將采取控制熱點學校招生規模、空余學額實行電腦派位等方式,確保2025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符合上級相關規定。
(3)符合政策照顧對象適當照顧。根據南京市相關規定,在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過程中,對以下對象的子女給予適當照顧:烈士、因公犧牲的軍人;駐國家確定的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軍隊劃定的三類島嶼部隊以及從事高風險高危害崗位工作的軍人;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等其他符合現行優待政策的軍人;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傷殘警察;全國勞模、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和優秀歸國留學人員、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等。符合條件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等子女按有關文件精神執行。政策照顧對象由有關部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經區相關會議審核批準后,區教育局根據學校學位情況統籌安排。
2.民辦小學
依法支持民辦小學規范辦學。全面實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民辦小學原則上在學校審批機關的轄地內實行免試按計劃招生。確需擴大招生范圍的,需向區教育局申請,并報市教育局批準后方可實施。
2025年通過全市統一網絡平臺組織報名,每個適齡兒童可在民辦小學、熱點公辦小學中最多選2所報名。對報名人數超過計劃數的民辦小學,所有報名人員全部實行電腦隨機派位錄??;報名人數未超過招生計劃數的,一次性全部錄取。學生一旦被民辦小學電腦派中,需在規定的截止時間前到學?,F場確認。如被2所學校同時派中,則需明確選擇其中1所學校。逾期未到現場確認的,視為放棄。雙胞胎(多胞胎)子女參加電腦派位時,家長可自愿申請“雙胞胎(多胞胎)綁定”電腦派位。若綁定電腦派位,雙胞胎(多胞胎)將作為一個號,將同時派中或同時不派中;若家長不申請,雙胞胎(多胞胎)子女將與其他普通學生一樣,可分別參加電腦派位。確認錄取后的學生不得被其他學校再次錄取,也不得回施教區公辦小學就讀。被派中后選擇放棄的,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學校就讀。參加報名未被電腦隨機派中的學生,由原施教區公辦小學安排就讀。
有意向到民辦學校、有電腦派位計劃的熱點公辦學校參加電腦派位的本區戶籍的適齡兒童,其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可于6月14日—15日在南京市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網址https://zs.jsnje.cn),或登錄“我的南京”APP“一件事服務”專欄選擇“教育入學一件事”進入平臺,報名參加電腦隨機派位。電腦隨機派位志愿須符合本人戶籍和學校招生范圍相關規定。逾期未報名的,不予補報。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不實行電腦派位入學。
6月28日,區教育局將按市教育局統一的程序,對棲霞區域內的民辦小學、熱點公辦小學進行電腦派位。電腦派位期間,紀檢監察、公證處有關人員,以及部分中小學校長、教師、家長代表和民辦學校的校長,將現場監督電腦派位的實施全過程,派位結果當場公布。電腦派位結束后,區教育局現場辦理審批手續。
3.特殊兒童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教育條例》,殘障兒童入學安置遵循“普校主體、普特融合”原則,積極推進融合教育,優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方式,就近安排輕度殘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中、重度殘障兒童少年到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嚴格做到“零拒絕”。普通小學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經教育診斷與評估認定、具備隨班就讀條件的適齡特殊兒童入學或休學康復后復學。
4.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
隨遷子女是指戶籍登記在外省(自治區、直轄市)、本省外市(縣),隨法定監護人到南京(同?。⒃谛=邮芰x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包括南京市戶籍在本市轄區內跨區流動的務工人員子女。
依據南京市教育局《關于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服務工作的通知》(寧教〔2025〕15號)要求,隨遷子女申請到我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待我區戶籍學生義務教育學位派定完成后,統籌安排符合入學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
隨遷子女法定監護人應準備以下材料原件和復印件:
1.家庭戶口簿和隨遷子女任意一方法定監護人(下同)身份證;
2.由公安部門出具的隨遷子女法定監護人居住證(居住證辦理時限截至入學當年 5月31日);
3.隨遷子女法定監護人在寧合法穩定就業材料(如:與用工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或在寧繳納的社會保險或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在寧有效營業執照等,相關證照辦理時限截至入學當年 5月31日)。
相關材料經有關學校審核通過后,隨遷子女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可在我市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網址https://zs.jsnje.cn),或登錄“我的南京”APP“一件事服務”專欄選擇“教育入學一件事”進入平臺,填報相關信息。
各學校接受的隨遷子女,在編班、收費、評優等方面,與本市戶籍學生一視同仁。
不能完全提供以上材料的隨遷子女,需回戶籍地登記入學。對于提供與事實不符的材料,一經查實,學校有權拒絕該生入學,同時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在本區入學。
三、日程安排
5月16日(周五),公布《南京市棲霞區2025年小學招生入學工作實施辦法》。
5 月21日(周三),區教育行政部門完成區域內公辦、民辦小學招生入學工作材料的審核備案工作。
5月22日(周四)起,公辦小學發布入學公告,民辦小學發布招生簡章,明確招生入學登記相關事項。
5月25日—30日(周日—周五),公辦小學學區生在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報名登記。
6月4日(周三),區教育局公布民辦小學、熱點公辦小學電腦隨機派位計劃。
6月14日—15日(周六—周日),小學新生在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填報電腦派位志愿。
6月28日(周六),同步進行民辦學校、熱點公辦學校電腦隨機派位,并公布結果。
6月29日(周日),市教育局在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開通電腦派位結果網絡查詢。
7 月1日—7月11日(周二—周五)期間,被電腦隨機派中的學生及其監護人到相應學校,現場辦理錄取確認手續,截止時間為7月11日17:00。
7月3日—4日(周四—周五),現場審核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材料,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報名登記。
8月10日(周日)前,公辦、民辦小學發放入學通知書(或公布新生名單),完成招生工作。
四、招生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
各小學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招生工作方案,認真學習、宣傳、執行各級招生政策和要求,切實加強招生工作的組織與領導。公辦學校的報名入學辦法和民辦學校的招生方案(含招生計劃、招生范圍、招生方式、收費標準等),需報區教育局審核后向社會公布。
2.加強宣傳引導
各學校深入細致解讀招生入學政策,努力爭取家長、學生和社會對政策的了解、理解與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引導廣大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念,理性幫助孩子確定成長目標。
3.嚴格規范招生
進一步明確招生要求:嚴禁提前招生、無計劃招生、超計劃招生、“掐尖”招生;嚴禁學校間混合招生、招生后違規辦理轉學;嚴禁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采用社會培訓機構組織的考試結果作為招生依據;嚴禁以高額物質獎勵、免收學費、虛假宣傳等方式爭搶生源;嚴禁招收已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嚴禁出現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學籍造假等現象;嚴禁收取擇校費、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贊助費以及跨學期收取學費。
4.嚴格問責制度
各學校要主動承擔起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主體責任,明晰紀律要求,增強規矩意識,嚴格執行政策,強化招生管理。凡屬本施教區內發生的有關招生矛盾和入學問題,要立足于自我消化,主動、及時妥善處理,嚴禁推諉和上交矛盾,切實依法保障每一個適齡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對監管不到位、履職不到位,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學校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營造規范有序、令行禁止的良好生態。
5.健全監管機制
健全違規招生查處和責任追究機制。區教育局將組織招生工作督查,及時糾正和嚴肅查處各種違規違紀招生行為。對于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學校,視情節輕重給予約談、通報批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責任督學將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納入日常督導范圍,制定計劃對所負責學校進行隨機督查并寫實記錄。
6.建立應急預案
招生期間,各校要明確專人接待,公布學校招生咨詢電話,耐心細致做好招生政策解釋工作。要制定招生入學工作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加強會商協調,快速處置突發事件,并在第一時間上報區教育局,力求將招生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五、本辦法有關規定由棲霞區教育局負責解釋
招生咨詢電話:85570460????招生監督電話:85664178
附件:南京市棲霞區2025年公辦小學一年級招生施教區范圍
進南京擇校家長群
獲取更多考試升學信息
南京市棲霞區2025年初中招生入學工作實施辦法
各中小學:
為切實保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行為,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營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生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南京市教育局《關于做好2025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寧教〔2025〕10號)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戶籍審定
應屆小學畢業生應具有所在施教區常住戶口,其戶口原則上應與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在同一戶籍,且戶籍與實際常住地、產權證(產權證是指房屋所有權證,持有者為適齡兒童的法定監護人)一致。
(1)符合下列情況的,可在施教區初中登記入學
①畢業生戶口隨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一方在施教區常住,另一方是不在南京市工作的現役軍人、在外地工作、務農或出國定居的;父母離異,畢業生戶口隨法定監護人(有產權證)在施教區常住的。
②畢業生戶口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施教區常住的,父母雙方均為不在南京市工作的現役軍人或公派出國工作的專家、技術人員。
③畢業生戶口自出生之日起隨父母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處,父母雙方均未購買或分配住房,實際常住且戶口從未遷移的。
(2)戶籍審定中其它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
●關于拆遷戶子女入學問題的處理
①畢業生家庭拆遷后已拿拆遷安置房并實際入住,且取得房屋所有權證,須在規定時間內將孩子及監護人的戶口遷入,在拆遷安置房所在施教區初中入學。
②畢業生家庭拆遷后已拿拆遷安置房并實際入住,但因政策等原因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應出具相關證明和有關材料,在拆遷安置房所在施教區初中入學。
③畢業生家庭拆遷尚未拿到拆遷安置房,應出具相關證明和有關材料,在原施教區初中入學。
●關于戶籍變更問題的處理
在招生工作開始后,畢業生戶籍在本區內變更的,原則上在原戶籍所在施教區初中就讀;就讀確有困難或由外區遷入我區的,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
●關于二手房購買者子女入學問題的處理
原則上,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應在初中招生報名前一年辦理好二手房房屋產權證及全家戶口遷入手續,并實際居住。每套住房3年內只安排一名適齡兒童在施教區初中就讀(多胞胎、符合政策的孩子除外)。
●關于集體戶或戶籍空掛戶子女就學問題的處理
集體戶或戶籍空掛且家庭無房產等其它特殊情況,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
二、招生辦法
1.公辦初中
(1)按施教區免試就近入學。符合入學條件的本區戶籍應屆小學畢業生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應于5月25日至5月30日,通過我市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網址https://zs.jsnje.cn),或登錄“我的南京”APP“一件事服務”專欄選擇“教育入學一件事”進入平臺,填報相關信息。平臺將對家長填報的信息進行自動核驗。數據校驗未通過或有其他線下服務需要的適齡兒童及其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可攜帶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及適齡兒童的戶口簿、房屋產權證及其它有關證件(證明)材料到施教區對應學校報名登記。各公辦初中同步安排線下報名咨詢。
(2)熱點學??沼鄬W額電腦派位。區教育局將采取控制熱點學校招生規模、空余學額實行電腦派位等方式,確保2025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符合上級相關規定。
(3)符合政策照顧對象適當照顧。根據南京市相關規定,在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過程中,對以下對象的子女給予適當照顧:烈士、因公犧牲的軍人;駐國家確定的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軍隊劃定的三類島嶼部隊以及從事高風險高危害崗位工作的軍人;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等其他符合現行優待政策的軍人;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傷殘警察;全國勞模、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和優秀歸國留學人員、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等。符合條件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等子女按有關文件精神執行。政策照顧對象由有關部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經區相關會議審核批準后,區教育局根據學校學位情況統籌安排。
2.民辦初中
依法支持民辦初中規范辦學。全面實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民辦初中原則上在學校審批機關的轄地內實行免試按計劃招生。確需擴大招生范圍的,需向區教育局申請,并報市教育局批準后方可實施。
2025年通過全市統一網絡平臺組織報名,小升初學生可在民辦初中、熱點公辦初中和南京外國語學校中最多選2所報名,民辦一貫制學校小學部直升的學生,可在其他民辦初中、熱點公辦初中和南京外國語學校中最多選1所報名。對報名人數超過計劃數的民辦初中,所有報名人員全部實行電腦派位錄??;報名人數未超過招生計劃數的,一次性全部錄取。民辦一貫制學校初中部招生計劃小于其小學部直升需求人數時,僅面向校內采取電腦派位方式錄??;在保證小學部直升需求后仍有余額且多余名額少于報名人數的,同樣采取電腦派位方式錄取。被電腦隨機派中的學生(報名人數小于招生計劃數時,報名的學生視同派中)及民辦一貫制學校小學部確定直升的學生需在統一規定的截止時間前到學?,F場確認,完成后續相關手續。如果被 2 所學校同時派中,則需明確選擇其中1所學校。逾期未到現場確認的,視為放棄。雙胞胎(多胞胎)子女參加電腦派位時,家長可自愿申請“雙胞胎(多胞胎)綁定”電腦派位。若綁定電腦派位,雙胞胎(多胞胎)將作為一個號,將同時派中或同時不派中;若家長不申請,雙胞胎(多胞胎)子女將與其他普通學生一樣,可分別參加電腦派位。確認錄取后的學生不得被其他學校再次錄取,也不得回施教區公辦初中就讀。被派中后選擇放棄的,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學校就讀。參加報名未被電腦隨機派中的學生,由原施教區公辦初中安排就讀。
義務教育學位派定后,有意向到民辦學校、有電腦派位計劃的熱點公辦學校、南京外國語學校就讀的本區戶籍應屆小學畢業生,含在外區小學就讀的本區戶籍應屆小學畢業生,可于6月6日—7日在南京市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網址https://zs.jsnje.cn)或登錄“我的南京”APP“一件事服務”專欄選擇“教育入學一件事”進入平臺,報名參加電腦隨機派位。電腦隨機派位志愿須符合本人戶籍和學校招生范圍相關規定。逾期未報名的,不予補報。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不實行電腦派位入學。
6月28日,區教育局將按市教育局統一規定的程序,對棲霞區域內的民辦初中、熱點公辦初中進行電腦派位。電腦派位期間,紀檢監察、公證處有關人員,以及部分中小學校長、教師、家長代表和民辦學校的校長,將現場監督電腦派位的實施全過程,派位結果當場公布。電腦派位結束后,區教育局現場辦理審批手續。
3.特殊兒童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教育條例》,殘障兒童入學安置遵循“普校主體、普特融合”原則,積極推進融合教育,優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方式,就近安排輕度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中、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到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嚴格做到“零拒絕”。普通初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經教育診斷與評估認定、具備隨班就讀條件的適齡特殊兒童入學或休學康復后復學。
4.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
隨遷子女是指戶籍登記在外?。ㄗ灾螀^、直轄市)、本省外市(縣),隨法定監護人到南京(同住),并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包括南京市戶籍在本市轄區內跨區流動的務工人員子女。
依據南京市教育局《關于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服務工作的通知》(寧教〔2025〕15號)要求,隨遷子女申請到我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待我區戶籍學生義務教育學位派定后,統籌安排符合入學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
隨遷子女法定監護人應準備以下材料原件和復印件:
1.家庭戶口簿和隨遷子女任意一方法定監護人(下同)身份證;
2.由公安部門出具的隨遷子女法定監護人居住證(居住證辦理時限截至入學當年5月31日);
3.隨遷子女法定監護人在寧合法穩定就業材料(如:與用工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或在寧繳納的社會保險或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在寧有效營業執照等,相關證照辦理時限截至入學當年5月31日)。
相關材料經有關學校審核通過后,隨遷子女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可在我市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網址https://zs.jsnje.cn),或登錄“我的南京”APP“一件事服務”專欄選擇“教育入學一件事”進入平臺,填報相關信息。
各學校接受的隨遷子女,在編班、收費、評優等方面,與本市戶籍學生一視同仁。
不能完全提供以上材料的隨遷子女,需回戶籍地登記入學。對于提供與事實不符的材料,一經查實,學校有權拒絕該生入學,同時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在本區入學。
三、日程安排
5月16日(周五),公布《南京市棲霞區2025年初中招生入學工作實施辦法》。
5月15日—19日(周四—周一),民辦一貫制學校征求本校小學畢業生直升初中部意愿,學生監護人辦理相關手續并簽字確認。
5月21日(周三),區教育行政部門完成區域內公辦、民辦初中招生入學工作材料的審核備案工作。
5月22日(周四)起,公辦初中發布入學公告,民辦初中發布招生簡章,明確招生入學登記相關事項。
5月25日—30日(周日—周五),公辦初中學區生在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報名登記。
6月4日(周三),區教育局公布民辦初中、熱點公辦初中電腦隨機派位計劃。
6月6日—7日(周五—周六),小學畢業生在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填報電腦派位志愿。
6月28日(周六),同步進行民辦學校、熱點公辦學校電腦隨機派位,并公布結果。
6月29日(周日),市教育局在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開通電腦派位結果網絡查詢。
7月1日—7月11日(周二—周五)期間,被電腦隨機派中的學生及其監護人到相應學校,現場辦理錄取確認手續,截止時間為7月11日17:00。
7月3日—4日(周四—周五),現場審核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材料,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義務教育招生信息化服務平臺報名登記。
7月12日—13日(周六—周日),確認直升民辦一貫制學校初中部的學生及其監護人到相應學校,現場辦理錄取確認手續,截止時間為 7 月13日17:00。
8月10日(周日)前,公辦、民辦初中發放入學通知書(或公布新生名單),完成招生工作。
四、招生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
各初中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招生工作方案,認真學習、宣傳、執行各級招生政策和要求,切實加強招生工作的組織與領導。公辦學校的報名入學辦法和民辦學校的招生方案(含招生計劃、招生范圍、招生方式、收費標準等),需報區教育局審核后向社會公布。
2.加強宣傳引導
各學校深入細致解讀招生入學政策,努力爭取家長、學生和社會對政策的了解、理解與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引導廣大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念,理性幫助孩子確定成長目標。
3.嚴格規范招生
進一步明確招生要求:嚴禁提前招生、無計劃招生、超計劃招生、“掐尖”招生;嚴禁學校間混合招生、招生后違規辦理轉學;嚴禁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采用社會培訓機構組織的考試結果作為招生依據;嚴禁以高額物質獎勵、免收學費、虛假宣傳等方式爭搶生源;嚴禁招收已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嚴禁出現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學籍造假等現象;嚴禁收取擇校費、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贊助費以及跨學期收取學費。
4.嚴格問責制度
各學校要主動承擔起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主體責任,明晰紀律要求,增強規矩意識,嚴格執行政策,強化招生管理。凡屬本施教區內發生的有關招生矛盾和入學問題,要立足于自我消化,主動、及時妥善處理,嚴禁推諉和上交矛盾,切實依法保障每一個適齡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對監管不到位、履職不到位,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學校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營造規范有序、令行禁止的良好生態。
5.健全監管機制
健全違規招生查處和責任追究機制。區教育局將組織招生工作督查,及時糾正和嚴肅查處各種違規違紀招生行為。對于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學校,視情節輕重給予約談、通報批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責任督學將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納入日常督導范圍,制定計劃對所負責學校進行隨機督查并寫實記錄。
6.建立應急預案
招生期間,各校要明確專人接待,公布學校招生咨詢電話,耐心細致做好招生政策解釋工作。要制定招生入學工作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加強會商協調,快速處置突發事件,并在第一時間上報區教育局,力求將招生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五、本辦法有關規定由棲霞區教育局負責解釋
招生咨詢電話:85570460??招生監督電話:85664178
附件:南京市棲霞區2025年公辦初中一年級招生施教區范圍
南京市棲霞區教育局
2025年5月16日
關注南京擇校矩陣媒體
與 1000000 家人共同成長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