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
5月16日15時30分,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在商洛市商州區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孟衛萍女士、四級調研員傅晨女士、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高艷芬女士、商洛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趙倍女士、商洛市生態環境局商州區分局局長雷關博先生,介紹“加強生態保護監管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宣傳教育處處長葛晗梅女士主持。
葛晗梅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持續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生物多樣性是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的保障。2024年1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發布,明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路線圖”。近年來,我廳會同相關部門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規制度,加強調查監測,強化執法監管,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積極成效。
今天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孟衛萍女士、四級調研員傅晨女士、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高艷芬女士,商洛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趙倍女士,商洛市生態環境局商州區分局局長雷關博先生,向大家介紹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下面,先請孟衛萍處長作介紹。
孟衛萍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再過幾天就是“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此,我首先向各位媒體朋友、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生態環境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完善制度建設、開展調查監測、加強執法監管、廣泛宣傳教育,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提升全省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首先我介紹一下我省生物多樣性概況。
我省地形地貌復雜,既有河谷川道和平原,又有丘陵、高原和中高山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復雜的地形地貌及氣候特征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是我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分布較密集的重要區域。全國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涉及我省的有4個,分別是秦嶺、六盤山-子午嶺、大巴山、岷山-橫斷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其中秦嶺地區是我國擁有獨特豐富物種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也是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
我省復雜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多樣的生態系統,全省包括所有一級生態系統類型,分別為森林生態系統、灌叢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鎮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這七類。生態環境部生態狀況遙感調查顯示,其中森林、草地和灌叢三類生態系統面積占全省行政區面積的70%以上。多樣的生態系統,孕育了多樣的生物物種。根據林業及農業部門數據,全省有陸生野生動物792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3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121種,省級保護動物55種。全省有魚類140余種,省級以上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42種。全省有種子植物4600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種(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紫斑牡丹、太白紫斑牡丹、珙桐、華山新麥草、曲莖石斛和象鼻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95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11種。我省還擁有豐富的農作物、栽培果樹品種以及畜禽家養動物品種。此外,我省漁業資源、藥用植物和野生觀賞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
下面,我介紹一下“十四五”以來,我省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一些工作情況和取得的成效。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一是抓頂層設計,完善制度建設。我們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先后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規劃》《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規劃》等法規規劃體系。2022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陜西省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2024年底,我廳出臺《陜西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4—2030年)》,提出了4項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領域24個優先行動。目前,我省基本構建了具有陜西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政策體系,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政策法規保障。
二是抓調查監測,摸清保護底數。我們完善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構建“一站多點(樣地)”的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布局,全省獲批8個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布設503個生態質量監測樣地。建設了西部地區唯一的環境DNA生物監測實驗室,探索開展基于環境DNA技術的物種監測。組織開展了黃河流域(陜西段)陸域和干流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進一步摸清了黃河干流(陜西段)主要野生動植物及大型真菌底數。實施了包括秦嶺在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提供了數據支撐。林業部門開展了林草種質資源普查、野生動植物綜合監測、長江流域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遷徙鳥類和冬季水鳥調查等專項調查工作,一些縣(區)也開展了區域內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多個物種在調查中被首次發現。
三是抓執法監督,保障生態安全。生態環境、林業、公安、水利等部門持續開展“綠盾”“清風”“網盾”“查隱患、破火案”“清網清套清夾”“昆侖”“平安長江”“亮劍護河”等專項行動,在全省范圍內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物多樣性的違法犯罪活動。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開展“中國漁政亮劍”系列專項執法行動,推進河湖庫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開展長江流域河道采砂專項整治行動等。將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秦嶺區域等作為重點,每兩個月開展一次遙感監測,對疑似生態破壞問題線索逐一進行核查,將重點問題整改情況納入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將重大生態破壞問題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不斷傳導生態保護監管壓力。
四是聚焦秦嶺區域,強化協同合作。秦嶺地區六省一市生態環境部門建立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協同合作機制,簽署了《加強秦嶺地區跨區域生態保護協同合作備忘錄》,成立了秦嶺生態保護協同合作機制專家委員會,推動秦嶺生態保護一體化保護、系統化支撐、機制化運行。各部門開展多元化協同合作,共同守護秦嶺生態安全。省高級人民法院建立跨區域司法合作機制,陜川甘三地13家中院簽署《環大熊貓國家公園司法協同保護協議》,與省林業局探索建立“林長+院長”工作機制,實現森林資源領域行刑、刑民無縫銜接,與相關單位簽署《打擊破壞秦嶺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刑銜接工作辦法》《關于建立綠色聯動機制 強化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的合作協議》《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司法聯動框架協議》等。
五是抓主題宣傳,推動公眾參與。我們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每年結合“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等環保紀念日,利用主流媒體及各類新媒體平臺,廣泛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活動。連續多年舉辦生物多樣性主題宣傳教育科普展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陜西省中小學生自然筆記大賽”等活動,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有效擴大宣傳覆蓋面和知曉率。近3年,先后推薦6個案例入選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可持續利用實踐成果,分別是陜西朱鹮、秦嶺石蝴蝶珍稀瀕危物種保護、陜西紅堿淖濕地湖心島生境修復與遺鷗種群保護、瀕危特有植物-陜西羽葉報春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陜西留壩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陜西佛坪縣秦嶺大熊貓保護和陜西秦嶺川金絲猴科學監測與保護。其中陜西朱鹮珍稀瀕危物種保護、陜西秦嶺川金絲猴科學監測與保護等案例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這些案例不僅反映了我省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也反映我省生態環境質量在持續好轉。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陜西省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陜西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4—2030年)》,進一步完善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強化生態保護監管,組織實施“綠盾”重要生態空間強化監督,開展陜西省第五次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推動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教育活動,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水平,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掃描上方二維碼查看
陜西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實踐成果匯編
來源: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招賢納士丨博士研究生公開招聘公告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
陜鄂簽訂漢江流域(鄂陜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