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記者 李婉清)5月16日報道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次全國助殘日。全國助殘日期間,成都市以“智AI成都·蓉光閃耀”為主題,開展各類助殘活動150余場。今天上午,成都市第三十五次全國助殘日主場活動在龍泉驛區洛帶鎮五鳳樓廣場啟幕。此次活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主辦,成都市殘聯與龍泉驛區人民政府聯合承辦,圍繞“促進消費 推動就業”“關愛行動 融合共享”“自強互助 攜手前行”三個篇章,通過“科技賦能+文化傳承+區域協作”三位一體模式,立體呈現新時代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成都圖景”。
智能仿生手、AI語音交互輪椅、無障礙居家改造系統……活動現場的科技助殘產品展示展銷會上,數十款前沿科技輔具集中亮相,多家科技企業聯合發布“殘障友好型”產品解決方案,展現科技的力量與溫度。殘障體驗者,通過腦機接口設備操控機械臂完成精細動作,視障人士借助智能導盲眼鏡“看清”展臺導覽,直觀展現科技賦能殘障群體生活、就業的多元可能。展會相關科技公司負責人則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殘障人士參與社會的門檻,讓科技成為他們融入日常的隱形翅膀”。舞臺上,現場殘障人士學習操控無人機的視頻,展現了科技賦予的“破繭之力”。市殘聯切入“低空經濟”,推出無人機培訓項目,讓殘疾青年們成為技藝嫻熟的“飛手”,通向新的就業領域和賽道。
舞臺上,現場殘障人士學習操控無人機的視頻,展現了科技賦予的“破繭之力”。市殘聯切入“低空經濟”,推出無人機培訓項目,讓殘疾青年們成為技藝嫻熟的“飛手”,通向新的就業領域和賽道。
同時,“美麗工坊·幸福集市”各類手工藝品琳瑯滿目,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成都市殘聯以“美麗工坊”殘疾人就業增收項目為重點和引擎,為殘疾人朋友打通從產品到市場的通道。截至目前,打造“美麗工坊”重點生產地12個、建成90個實體銷售單元、文創工作室(工坊)10個、非遺及文創項目33個,生產地年銷售額達1100萬元。孵化殘疾人非遺傳承人7名,殘疾人文創手作產品涵蓋23類、178種,開展“美麗工坊”殘疾人文創“六進”活動15場。成都“美麗工坊”成功走進故宮博物院、亮相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受邀到澳大利亞、印尼、越南等地參展。
值得注意的是,活動現場還發布了“蓉光閃耀?成就夢想”首批24個典型案例,舉行了“牽手‘福’蓉·助愿成真”成都市殘疾人547個微心愿對接。據介紹,近年來,成都市深入開展“牽手‘福’蓉·雙百雙千”助殘行動,征募助殘工美大師244名、助殘文藝大使272名、公益助殘單位3005家、志愿助殘隊伍2950支,開展殘健共融活動3000余場、惠及殘疾人30余萬人次。在此背景下,成都市“牽手‘福’蓉·雙百雙千”助殘行動專項基金應運而生。一年來,專項基金通過八大公益板塊協同發力,專項基金累計募集善款善物達1553.55萬元,在場景營造、就業幫扶、康復服務等領域直接惠及殘疾人2600余人次。
此外,活動現場還發布了《中國西部主要城市殘疾人工作區域協作機制》,這標志著西部殘疾人事業邁入跨區域聯動發展的新階段。此次西部區域協作機制突破行政邊界,通過“需求清單+資源清單”的精準對接,形成了助殘事業的“西部解法”。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的推進,這種跨區域協作模式有望為全國提供可復制的經驗樣本,推動殘疾人事業從“單點突破”向“系統推進”轉型升級。
作為全國“首批科技助殘重點聯系地區”,今年全國助殘日期間,成都市與中國殘聯、四川省殘聯簽署科技助殘戰略合作協議,將圍繞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等領域深化協作,為中國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殘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做出有益探索。未來,成都將以建設幸福城市為牽引,全面實施“助殘服務提質三年行動”,錨定三大方向持續發力:讓科技賦能更精準,讓文創融合更深入,讓城市包容更有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