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晨曦初露,善意奔涌。全國助殘日作為我國首個助殘專屬節日,承載著黨和國家的關懷,凝聚社會力量,彰顯文明擔當。2025 年 5 月 18 日,第 35 個全國助殘日將至,三十五載見證殘疾人事業從起步到騰飛。值此,北京市殘聯推出系列報道,展現事業成就,致敬奮斗精神。今天,讓我們走進自強典型唐占鑫的世界,一同聆聽她在逆境中破繭成蝶、以自強不息之姿綻放生命華彩的動人故事 。
“生命只有一次,凌霜綻放也不失精彩。” 北京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負責人唐占鑫,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這句她常掛在嘴邊的話 。
2004 年,剛在德國修滿碩士學位的唐占鑫,因一場意外車禍導致脊髓神經嚴重受損,下半身徹底癱瘓。面對生活的重創,她曾一度陷入絕望,但骨子里的堅韌讓她決心與命運抗爭。唐占鑫曾感慨:看到父親日漸蒼老的面容,“那一刻,我下定決心要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 此后,穿脫衣服、上廁所、做飯…… 唐占鑫從頭學起,最終基本實現了生活自理。
康復期間,唐占鑫逐漸將目光投向了與她有著相似遭遇的脊髓損傷群體。2013 年,唐占鑫聯合其他脊髓損傷者積極呼吁,推動北京市將一次性衛生護理用品納入殘疾人輔助器具保障政策,讓脊髓損傷者能夠免費領取紙尿片、紙尿褲等必需品,極大減輕了這一群體的經濟負擔。
她談及此事時說道:“我已經走出了困境,還能為傷友們做些什么?既然看到了問題,就要努力去改變。” 次年,她毅然辭去外企高薪工作,創立了脊髓損傷者 “希望之家”,為重度肢體殘疾人搭建起互助平臺。
“我們的使命是創造友好環境,協助脊髓損傷者全面健康發展參與社會、發揮潛能,并最終造福所有的殘障者。”唐占鑫自豪地表示。
為幫助傷友掌握生活技能,唐占鑫帶領團隊耗時兩年,編寫完成中國第一本《脊髓損傷者生活自助手冊》,并免費發放給需要的傷友。在 “希望之家”,她耐心教導傷友學習日常生活技能,從穿衣、如廁到上下床,一步步幫助他們重拾生活信心。
在社會各界支持下,“希望之家” 不斷發展,助力 900 多名傷友實現生活自理,為 2500 多名殘疾朋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幫助 700 多人實現靈活就業,讓他們重新找到生活的價值。
“希望之家” 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培養專業無障礙督導員,在 2022 年殘奧會期間督導 3000 多個無障礙點位,為賽事順利舉辦提供保障;編寫《北京 2022 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殘疾人服務知識手冊》,為賽事無障礙服務提供專業指導。唐占鑫表示:“當運動員在賽場上為國爭光時,我們用另一種方式為這一盛事增光添彩,希望更多人為我們的努力而喝彩。”
為幫助重度殘疾女性就業增收,唐占鑫創新探索手工制作之路。她們制作的絨線編織、掐絲琺瑯等手工藝品,不僅讓殘疾女性月收入過千元,更登上了國際舞臺。
“希望之家” 參與制作了北京冬殘奧會頒獎花束 “榮耀之花” 等重要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國殘疾女性的精湛技藝。
2023 年,“希望之家” 被授予全國首批 “美麗工坊” 掛牌機構。唐占鑫感慨道:“起初人們對殘障人士大都只抱有同情之心,如今全社會在努力創造平臺,讓殘障人群能夠不斷提升能力,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希望之家的“北京模式”,被中國殘聯推廣至全國,她帶領團隊在 32 個省區市培訓 400 多名骨干傷友,將愛心與專業傳遞給上萬名殘疾人。唐占鑫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不屈的精神,用實際行動為殘疾群體點亮希望之光,成為中國助殘事業的一面旗幟,激勵著無數人奮勇前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