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朱成真)“中州大鼓鼓點鏗鏘、舞獅子氣勢恢宏、哼小車詼諧幽默……”近日,在河南師范大學第二十屆文化遺產活動月開幕式上,當代非遺傳承人與青年守護者攜手演繹了一場關于傳承與發展的非遺故事。
5月10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河洛大鼓在河南師范大學文化遺產活動月開幕式上演。梁紫菡/攝
河南師范大學教務處處長、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梁存良介紹,該校本屆非遺活動月注重將理論創新與實踐創作相結合,不僅開設文化遺產保護論壇、非遺知識講座等文化理論活動鼓勵師生探討非遺傳承話題,還通過籌備手工藝品展以及專場演出等,帶領學生“沉浸式”體驗非遺的獨特魅力。
“希望活動能夠幫助師生增強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校園內外形成更廣泛的影響力。”梁存良說。
從聯系場地、布置攤位到非遺知識宣講,最近幾天,作為該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的陳夢忙得不可開交。“這是我第一次主導策劃活動月活動,因為非遺里面蘊含了太多傳統智慧和美學價值,能把它們展示給大家,我感到非常快樂。”陳夢說,忙起來就代表非遺文化“熱”了起來,她會帶領協會一直行動下去。
京劇、豫劇、評劇……活動月開幕式上,戲曲聯唱表演獲得了全場觀眾的掌聲。“將不同的劇種創新地編排進一個節目里,既是一次很好的戲曲科普,也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戲曲的豐富多彩和獨特魅力。”評劇《花為媒》表演者、該校教育學部學生朱悅說。
今年是朱悅學習戲曲的第6年,來到河南師大后,她決心把“唱戲”這一愛好發展成責任,在校園里努力讓戲曲被更多人聽見。
5月10日,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懷梆旱船舞在河南師范大學上演。楊雯賀/攝
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里,懷梆演唱、河洛大鼓等10余種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將以校園巡演、專場演出等多種形式在河南師大輪番呈現。
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丁永祥介紹,今年恰逢該校文化遺產活動月舉辦第20年、文學院恢復建立中文系40周年,學院和中心將持續推進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教育工作,不斷嘗試用語言、文字、新媒體等載體和多種活動形式,助力文化遺產煥發新機。
河南師范大學副校長聶國興表示,文化遺產是民族的根與魂,未來學校要持續爭做非遺傳承的踐行者、文化創新的推動者,為守護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智慧。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