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潮新聞
近日,安吉縣安城小學五年級學生金陳樂收到了一封來自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廣勝的親筆回信。
“金陳樂同學,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你在參觀之江文化中心時發現的一處錯別字,省非遺館已立即更正了……”在信中,陳廣勝感謝金陳樂指出錯誤,同時熱情邀請他和家人重游非遺館,并送上溫暖祝福。
浙江省文旅廳廳長的回信。受訪者供圖
5月16日,潮新聞記者聯系上金陳樂。他回憶,清明假期,自己和家人一起到之江文化中心參觀。在非遺館的戲曲介紹區看到“武旦風擺柳,窯旦手又腰”的表述時,他產生了疑問,“我覺得不太通順,‘手又腰’是什么意思呢,手叉腰不是更符合動作嗎?”
金陳樂查閱資料后發現,果然應該是“手叉腰”。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寫信給陳廣勝廳長,希望能把這個錯別字改掉。“爸爸說你自己發現的事情,要自己解決。”
想不到,信寄出后沒幾天,他便收到了回信。金陳樂的班主任于魏清告訴記者,他們在五一假期收到掛號信后立刻轉交給了孩子。
據于魏清描述,金陳樂是個陽光男孩,平時愛好就比較廣泛,熱愛運動,愛下象棋,還喜歡看課外書,更可貴的是他有探究精神,遇到不明白的問題總是想方設法弄個明白。
金陳樂寫給浙江省文旅廳廳長的信。受訪者供圖
“收到回信的時候,我有點緊張,也有點驚喜。”金陳樂說,“他們第一時間糾正了錯誤,還夸我觀察細致,責任感強,這份重視讓我很感動。”
“社會教育、科普傳播是博物館、非遺館的重要職能,而在展陳說明上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也是場館管理方的職責所在。”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辦公室負責人向潮新聞記者表示,歡迎社會各界對展覽陳列研究探討、“找茬挑刺”,尤其鼓勵青少年朋友勇于質疑、積極求真,共同把展覽辦成精品、讓文化更好傳承。
潮新聞 記者 黃云靈 朱高祥 周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