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25年5月15日7版頭條刊發文章《從三座城市看微短劇精品化》,點贊橫店蓬勃發展的微短劇產業。全文如下:
浙江東陽:流量賦能文旅產業
在浙江東陽市橫店影視城華夏文化園內,身穿古裝的演員們手持微短劇劇本,在導演的指導下對詞、走戲。
橫店正成為“豎店”——曾經主攻電視、影院屏幕的橫店影視城,近年也緊抓手機屏幕,掀起微短劇的拍攝熱潮。
為更好適應趨勢,華夏文化園在2023年轉型為微短劇拍攝基地,打造了數十個場景。今年以來,平均每天有10多個微短劇劇組在此拍攝。
“以前拍一部微短劇,只要兩三天。許多劇組甚至就拿單反相機拍攝。”東陽德玉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屠光浩介紹,隨著治理力度不斷加強,以及業內更加注重劇集質量上的競爭力,一些微短劇劇組的制作水平直追傳統影視劇劇組,精品微短劇越發常見,呈現叫座又叫好的新趨勢。
微短劇市場進入拼質量階段,老牌影視城搶抓機遇,發揮優勢。近年來,橫店影視城依托原有景區資源,打造了一批微短劇拍攝基地,旨在滿足多種類型劇作的拍攝需求。占地80畝的宋街影視拍攝基地,拿出了一半區域,改造成適應微短劇置景特點的9個拍攝場景。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橫店共接待微短劇劇組780多個。
“這里有完善的影視產業鏈和配套服務。”屠光浩說,“服化道、群眾演員招募等環節,都可以就地對接,響應很快。這幫我們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成本。”
持續探索影視文旅融合發展,開發影視主題的沉浸式體驗產品,也是橫店影視城的致力方向。
清明上河圖景區,是微短劇《清明上河圖我是畫中人》的取景地。作為國家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推薦劇目,該劇講述了一名橫店演員與《清明上河圖》畫中人跨越時空互動的奇幻故事。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盧旭萍介紹,該劇故事情節與景區文旅資源結合緊密,觀眾可以到景區身臨其境,與古裝打扮的演員一起穿越到《清明上河圖》中,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截至去年底,浙江累計有28部劇目入選國家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今年起,浙江開展“浙里微光·微短劇+”創作計劃,重點抓好“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帶你去個好地方”“跟著微短劇來學法”“微短劇里看非遺”等行動,建立微短劇重點項目庫。
今年,浙江擬創作推出40部左右的優秀文旅微短劇作品,探索更多“微短劇+文旅”的融合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更好將微短劇流量優勢引導轉化為產業和市場優勢。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劉海杰
二審:董之震
終審:郭好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