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師傅的車送貨去牡丹江,張師傅的車去佳木斯……”辦公桌前,51歲的王延彬正一邊看著訂單和地圖,一邊寫寫畫畫,記下一天的工作安排。在方正縣的貨運行業,王延彬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是永發貨運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同時也是一位患有強直性脊柱炎、肢體三級殘疾的殘疾人。回望王延彬的人生與創業之路,滿是曲折坎坷,命運的荊棘一次次向他襲來,可他從未低頭,以鋼鐵般的意志,走出了一條令人動容的奮斗之路。在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記者采訪了這位用彎曲身體撐起一片天的自強創業者。
命運多舛 確診強直性脊柱炎
王延彬出生在方正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19歲的他進入方正縣望江糧庫工作。上班剛剛2年,他就失業了,之后又飽受病痛的折磨。“那時候我的腰背部開始持續疼痛,一開始還能咬牙堅持,后來疼得連站立都困難,我才去了醫院。”為了治病,王延彬輾轉多地求醫,最終被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這種無法根治的疾病,讓他的腰一點點彎曲,再也無法挺直,也讓他被鑒定為肢體三級殘疾。
發憤圖強 咬著牙自主創業
經歷了無數個痛苦掙扎的夜晚,王延彬望著熟睡的妻子和孩子,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為了家人和自己,我也要好好活下去!”于是,他拖著病痛的身軀,毅然踏上了創業之路。
王延彬創業的起點,是一輛東拼西湊買來的三輪車。每天凌晨四點,王延彬早早出發,穿梭在鄉間小道,為村里的小賣部送啤酒、冷飲。盛夏時節,他彎著腰,一趟趟搬運貨物,汗水濕透了衣衫,留下白色的鹽漬;寒冬臘月,他頂著風雪前行,雙手被凍得通紅腫脹,哪怕是深更半夜,只要客戶一個電話,他也會立刻起床,毫不猶豫地出發……憑著這份吃苦耐勞和誠信服務的精神,他在十里八鄉漸漸有了名氣,生意也越來越好。
幾年的辛勤打拼,王延彬用彎曲的脊梁,為家人撐起了一片天。他在鄉里開了一家超市,生活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后來,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王延彬毅然決定舉家搬遷到縣城,賣掉了經營多年的超市,一切又從零開始。
初到縣城,王延彬進入了一家冷飲廠工作。他憑借踏實肯干的態度和出色的業務能力,很快被提拔為銷售經理。在跑業務的過程中,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萌生了創業的想法。2012年,王延彬四處籌措資金,終于注冊成立了方正縣永發貨運有限公司,盡管創業初期公司只有五臺車,但他堅信,只要努力,一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終獲回報 運輸行業闖出一片天
王延彬將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公司的經營中,他自己跑市場、談客戶,為了規劃最優運輸路線,他常常拿著地圖研究到深夜;為了控制成本,他仔細核算每一筆開支;為了掌握一線情況,他還經常跟車出勤。夏天駕駛室里溫度高達40℃,他也堅持在一線;冬天為了節省燃油,他舍不得開暖氣,只能蜷縮在冰冷的車廂里,手腳被凍得失去知覺。有一次,車輛在荒郊野外拋錨,他在寒風中等待救援,整整凍了5小時。
幾個月下來,王延彬肉眼可見地消瘦了,原本佝僂的腰背彎得更厲害了,臉上的皺紋也更深了。但他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公司贏得了越來越多客戶的信任,業務量不斷攀升。隨著公司收益增加,王延彬果斷追加投資,分五批購置新車。如今,永發貨運已擁有35臺大型運輸車輛,組建了一支有45名專業司機的團隊。
隨著年齡的增長,王延彬的身體愈發不好,現在他的腰部已經彎成了70度,沒法再開貨車,只能在辦公室里規劃工作,但他依然堅持工作中能做的事情都親力親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王延彬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 龍頭新聞·生活報記者:劉維娜 李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