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賴清德上臺即將滿一年,民進黨當局不僅沒有任何改善臺灣民生、促進兩岸和平的意思,反而變本加厲制造“綠色恐怖”,用“賴清德17條”傷害兩岸和平來往。最新動向是,臺陸委會又拿所謂“親中”藝人開刀,宣稱正準備處罰20多名曾在微博等平臺轉發“兩岸統一”“對臺軍演”等消息的藝人,還重點點名了歐陽娜娜。僅僅因為表達了家國情懷,僅僅因為堅持一個中國和心向統一,就被民進黨當局鎖定為“打擊對象”,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滋擾、恐嚇、脅迫,這充分暴露了民進黨當局的不安和失敗。
表面上,事情的直接緣由是今年3月多名臺灣藝人轉發“中國臺灣省”帖文,引發民進黨當局跳腳,宣稱這是大陸的“統戰工具”,但真正讓他們感到惶恐和焦慮的,是公開呼喚統一、反對“臺獨”的聲勢在島內越來越壯大。在今年3月份之前,類似的“接力轉發”已有過多次,包括賴清德上任發表“臺獨”言論后,多名臺灣藝人紛紛發帖“臺灣必將回歸祖國的懷抱”。但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是一種必然。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通過網絡、旅游、學習等方式,親身感受到大陸的繁榮與開放、文明與進步,對“臺獨”謊言的免疫力逐漸增強,對兩岸統一的認同感不斷提升。藝人敢于公開表達“兩岸一家親”與“兩岸統一”的立場,正是這種民意覺醒的縮影。
其實不只是藝人,近年來民進黨當局通過修訂所謂“國安五法”、推出“反滲透法”等手段,不斷擴大“臺獨”意識形態的控制范圍與執法濫用的針對對象,試圖將任何與大陸相關的言行都扣上“危害安全”的帽子。從把媽祖、關帝等民間信仰統統打上“中共統戰工具”標簽,到打壓驅逐在臺陸配并清查大陸居住證持有者,再到如今恐嚇臺灣藝人、阻止其來大陸正常發展交流,民進黨當局的瘋狂之舉恰恰暴露了他們最深處的恐懼:熱絡頻繁的兩岸交流將讓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親身感受到大陸的發展、善意與進步,徹底戳破民進黨當局苦心編織的“恐中”謊言。
最近島內有民調顯示,79.5%的民眾對其施政不滿意,其中對其處理兩岸關系問題不滿意達40.5%。賴清德上臺以來,島內經濟持續低迷,出口萎縮、投資疲軟,民眾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與大陸關系緊張及臺海形勢不確定加劇民眾的恐懼和臺灣的發展困境。相比之下,大陸持續出臺惠臺政策,為臺灣同胞提供廣闊的發展機遇。從“31條措施”到“26條措施”,再到近年來的“農林22條”,以及閩臺全域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大陸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對臺灣同胞的善意與誠意。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選擇到大陸求學、就業、創業,他們用行動證明,兩岸交流的潮流不可阻擋,兩岸完全統一的大勢不可阻擋。
民進黨當局宣稱要“查辦”歐陽娜娜等藝人,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轉移焦點”表演。通過制造“親陸藝人威脅臺灣安全”的假想敵,賴清德試圖將民眾對其施政無能的憤怒,轉化為對所謂“大陸滲透”的恐懼。然而,這種伎倆早已被臺灣社會看穿。臺灣藝人赴大陸發展,本是市場規律下的正常文化交流,也是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與共享中華文化的藝術交融常態。針對藝人的“行政查核”,將“綠色恐怖”的荒誕邏輯暴露無遺:一方面,民進黨當局高調宣稱“捍衛臺灣的民主自由”;另一方面,卻對藝人的言論進行“獵巫式”審查。這種自相矛盾的“雙標”操作,恰恰印證了其“自由民主”的虛偽性,以及對兩岸民眾文化權利的肆意踐踏。
民進黨當局越是瘋狂炒作“反中仇陸”,越是暴露其政治路線的窮途末路。無論是“去中”入魔,在行政機構網站將96.4%的“漢人”改為“其余人口”,還是賴清德借二戰紀念搞 “脫中入北”的拙劣政治操弄,“文化臺獨”和文化虛無主義的荒謬與可笑顯而易見。相比之下,擁有正確歷史觀、價值觀、家國觀與統一觀的臺灣藝人及民眾表達國家認同有何不可?何罪之有?賴清德若繼續執迷不悟,將臺灣綁上“臺獨”戰車,最終只會自食惡果,被臺灣民意徹底拋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