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盒馬接連因“保潔無抗鮮雞蛋”“綠心獼猴桃”檢測不合格,深陷食品安全輿論風波,消費者的信任危機正在蔓延。
接連被曝產品不合格
5月15日,“盒馬雞蛋”登上社交平臺熱搜。
該事件起源于幾天前的一則通告。
5月8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青島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濰坊分公司銷售的,來自小町蛋業(山東)有限公司(下稱“小町蛋業”)保潔無抗鮮雞蛋的保潔無抗鮮雞蛋(生產日期/批號:2025/2/17,規格型號:1.59kg(30枚)/盒),被檢出地美硝唑和甲氧芐啶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左宇 制表
其中,地美硝唑是硝基咪唑類抗原蟲藥,可用于治療禽組織滴蟲病等。長期大量食用檢出地美硝唑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妒称钒踩珖覙藴适称分蝎F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地美硝唑不得在動物性食品中檢出的獸藥,而涉事雞蛋中檢出的地美硝唑含量為15.5μg/kg。
甲氧芐啶作為抗菌增效劑,常與磺胺類藥物一起使用?!妒称钒踩珖覙藴适称分?1種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1—2022)中規定,甲氧芐啶在家禽的蛋中最大殘留限量值為10μg/kg,涉事雞蛋中卻檢出13.0μg/kg,超出國家標準。
涉事方小町蛋業董事長楊伶俐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盒馬與小町蛋業在抽檢通報前就已經因產能規劃不同結束合作。
其強調,公司在3月得知抽檢兩項指標異常后,迅速將同批次留樣送往第三方檢測機構,結果顯示合格。然而,由于某些流程等原因,未能及時按照復檢流程提交申請,導致5月抽檢結果公之于眾。小町蛋業表示,公司終積極應對,已承擔全部損失,并與所有渠道暫停合作,以確保問題得到全面解決。同時,公司正采取一系列品質升級措施,包括開放監督、透明直播等。
企查查信息顯示,小町蛋業成立于2018年,注冊資本300萬元。其主要業務范圍涵蓋家禽飼養、食品銷售、食品互聯網銷售、飼料生產等。
無獨有偶,5月13日,南京市江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抽檢結果顯示,南京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銷售的即食綠心獼猴桃(生產日期/批號:2025/4/7),氯吡脲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標準值規定為0.05mg/kg,檢驗結果為0.085mg/kg。
左宇 制表
據悉,氯吡脲俗稱“膨大劑”,屬于植物生長調節劑,雖能促進果實增大,但過量使用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事件曝出后,迅速引發熱議。社交平臺上,消費者紛紛曬出購買盒馬“無抗雞蛋”與“即食獼猴桃”的經歷,表達對自身健康的擔憂與對品牌的失望。
小町蛋業發出的聲明
5天開一家新店
兩款涉事產品均屬于盒馬較為高端的產品線,“無抗雞蛋”主打“0抗生素”賣點,售價高于普通雞蛋;“即食獼猴桃”強調方便即食,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水果的需求。
然而,這些本應代表高品質與安全的產品卻接連出現問題,成為刺痛消費者的利刃。
面對危機,盒馬的應對策略卻未能平息質疑。
據媒體報道,盒馬客服僅回應,如有往期訂單證明買過涉事批次雞蛋,消費者可在盒馬APP或電話客服渠道申請退款;對于獼猴桃產品,如果確有買到該批次商品的顧客,也會為客戶進行處理。其既未公布問題溯源進展,也未給出系統性整改方案。
記者也曾致電盒馬官方熱線求證,但截至發稿未能接通。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記者,盒馬近幾年供應鏈和質量內控體系的監管均出現了問題,即整個采購體系出現問題。在行業折扣化背景下,如何穩定產品品質,讓消費者安心消費,成為了盒馬亟需解決的問題。
水芙蓉 攝
接連曝出的食安問題,與盒馬此前的“高歌猛進”形成強烈反差。
據公開信息,盒馬在2024年大舉開店,以每5天一家新店的速度開出了72家鮮生門店,是過去5年來的最快速度。
2024年最后一天,盒馬CEO嚴筱磊曾在全員信中宣布,盒馬已實現連續9個月盈利,并保持雙位數增長。然而,如今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讓這份亮眼的業績單蒙上陰影。
需要注意的是,繼去年原CEO侯毅退休后,今年4月,盒馬鮮生事業部CEO、原盒馬CMO趙家鈺也官宣退休。隨著她的離開,盒馬的創始團隊已經所剩無幾。
加之此前市場數次傳出盒馬被賣的消息,朱丹蓬預判,未來盒馬被其他企業收購的可能性仍較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