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宋徽宗趙佶生于1082年6月7日,是宋神宗的的第十一子。據說他出生之前,宋神宗做了一個夢,夢到南唐后主李煜要這個孩子當皇帝,宋神宗認為這是不祥之兆,給他改名趙佶,希望你那個化解災難和厄運。
趙佶像
要不知道這算不算詛咒或者是天意,趙佶還真當上了亡國之君,和當時的南唐后主李煜一樣。或者說是更加屈辱。
而趙佶,從一個帝王的角度去觀察,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趙佶除了沒有昏君的殘暴,其他的壞毛病都占滿了。
他好色,后宮嬪妃無數,還為了和名妓李師師約會,專門挖了一條地道到妓院。就算被金人囚禁,也不改風流,生了許許多多的孩子;
他喜歡蹴鞠,就對高俅的“臭腳”贊不絕口,任用各種奸臣,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
他親近文人,恃寵而驕,為了滿足自己的喜好,擾亂朝綱可以封一塊石頭為侯爵,大型土木,生辰綱。
他更是個慫貨,大敵來臨,傳位給兒子,自稱太上皇,撒手不管,一心修仙。為了求和,把自己的女兒送給金人灌醉,蹂躪。
在他在位期間,各種起義不斷,《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就是宋徽宗趙佶在位的時候發生的,還有方臘的農民起義等等。
水滸傳里的宋江
可以說趙佶在位的時候,對于國家沒有一點貢獻,對于治國一事無成,導致了靖康之恥的發生,對中華文明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傷害。
靖康之恥
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拋開皇帝的身份,他算是前無古人的藝術大家
《宋史》中說宋徽宗:
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趙佶生錯了身份,如果他不是皇帝,他在書畫和藝術上的造詣,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天資聰穎,酷好藝術。工書善畫,能詩擅詞,精通音律,對于金石考古、制瓷飲茶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在繪畫書法方面,更是表現出曠絕古今的才華。
一代繪畫大師
宋徽宗是中國繪畫史上不多見的藝術天才,他是工筆畫的創始人,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畫,無所不精。傳世作品約有二十余件,尤以花鳥畫更為精妙絕倫。他開創了中國花鳥畫創作的新時代,創造了被后世盛贊的“宣和院體”宮廷畫派。
宋徽宗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每年以詩詞做題目曾刺激出許多新的創意佳話。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畫意境的發展。
宋徽宗的畫,布局獨具匠心,有一種由形似達到神似的逼真感,傳說趙佶畫翎毛多以生漆點睛,隱然豆許,高出紙素,幾欲活動。而且宋徽宗的畫,都是詩、書、畫、印結合,頗具藝術價值。
《畫繼》說:
徽宗天子天縱將圣,藝極于神
可以說但凡是宋徽宗的真跡,現在都是無價之寶
聽琴圖,故宮博物院
池塘秋晚圖,臺北故宮博物館
臘梅雙禽圖頁,四川省博物館
獨創瘦金體
宋徽宗學習書法,初習黃庭堅,后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又獨出己意,最后創出了一手漂亮的瘦金體。
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
宋徽宗趙佶題李白上陽臺帖
據說當時,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書題寫明昌內府中從宋廷搶劫而來的書畫名跡《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筆勢纖弱,形質俱差,完全沒有瘦金體的味道 。試想連金人都要模仿宋徽宗的瘦金體,可見宋徽宗書法造詣。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如今,宋徽宗的瘦金體《千字書》被奉為國寶,以1億6100萬價格拍賣成交,可以說是一字百萬,這算得上是對宋徽宗的另一種肯定了。
茶道瓷器無一不精
宋代是我國茶事演進的重要階段,盛行點茶、斗茶以及茶百戲等。宋徽宗精于茶藝,曾多次為臣下點茶。宋徽宗還撰寫了中國茶書經典之一的《大觀茶論》,為歷代茶人所引用。
大觀茶論
蔡京在《太清樓侍宴記》就記載了宋徽宗給臣子點茶
“遂御西閣,親手調茶,分賜左右”
傳說,宋徽宗曾做過一個夢,夢到雨過天晴,遠處天空的天青色,醒后他要求造瓷“雨過天晴云破處”,發誓要讓工匠燒制出這樣令其著迷的瓷器。
最后汝州工匠技高一籌,從此,世上多了一種傳世瓷器———汝窯瓷器,天青色釉也成為汝窯瓷器的典型特征。
“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這是被后人尊為五窯之魁的汝瓷,如今的汝瓷,每一件都是傳世珍品。
顏色瑰麗的汝窯
詩詞大家
宋徽宗除了書畫茶藝上的藝術成就,詩詞也是非常有天賦,他平生著作極多,都散佚無存。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四禽》、《雪江歸棹》等圖,還有《宋徽宗詞》流傳下來。
就算在被金人囚禁以后,他也寫了千古名篇來回憶當年,痛哭流涕
趙佶《秾芳詩帖》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
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秾芳詩帖,如今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如《秾芳詩帖》被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配上瘦金體,真是一種享受。
書畫皇帝,可悲可嘆
宋徽宗在藝術上的造詣,是中國歷朝歷代皇帝之中的最高的。拋開皇帝的身份,如果他只是一個畫家,一個詩人,一個書法家,那么他的每一項造詣都能流芳百世。
可惜的是,他是一個皇帝,沒能讓百姓安居樂業,沒能讓國家繁榮昌盛,自己被外族擄走,至今還被人詬罵。
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算是對他最真實的寫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