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全國多地新冠陽性率
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5月16日
#新冠感染又抬頭#的話題
登社交媒體熱搜榜
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不少網友還曬出了
自己的抗原檢測結果
社交平臺截圖
新冠陽性率攀升 南方高于北方
5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
2025年4月
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
可以清晰地看出
當前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態勢
在3月31日至5月4日的監測期內,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的新冠陽性率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從7.5%一路飆升至16.2%,增幅超過一倍;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的新冠陽性率同樣不容小覷,由3.3%提高到了6.3%。
從地域分布來看,我國南方省份的新冠陽性率相對北方省份略高一些,這或許與南方的氣候、人口密度以及人員流動特點等因素有關。不過,部分陽性率上升較早的省份,其疫情增幅已經逐漸趨于平緩。
南方省份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和云南。
北方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此外
除了新冠病毒這個“主角”之外
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腸道病毒
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也在當前呼吸道樣本監測中頻繁“亮相”
成為較為常見的主要病毒
監測數據表明,鼻病毒檢測陽性率處于平臺波動狀態,主要影響人群為14歲及以下的兒童群體,這可能與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抵抗力相對較弱有關。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檢測陽性率則呈現出下降趨勢,但在0~4歲病例組中,這兩種病毒的陽性率仍然處于較高水平。
上海專家:病例確有上升,以輕癥為主
“趨勢與我們之前預料的一樣,每隔半年至一年,人群抗體水平漸漸下降甚至消失,新冠就會再抬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說。以中山醫院發熱門診為例,每日80余例患者中,三分之一左右是新冠患者。三月流感高峰之后,新冠發病漸漸“爬”了上來。
同樣地,在上海另一家三級甲等醫院,院感辦負責人說,近一周內,前往發熱門診就診的患者中,新冠比例接近40%,而最高峰則出現在此前3月至4月間,最高曾達到50%。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同樣證實了近期的新冠情況。他介紹,兒童的癥狀以發熱、咳嗽、咽痛為主,低熱、高熱都有,但大多數為超過39攝氏度的高熱患兒。“大部分孩子新冠,都是家長傳染或者在幼兒園、學校感染,因此,建議感染后仍應做好居家隔離。”
目前看來
這一波新冠低水平小高峰
沒有特別集中的變異株
也沒有人群大暴發
大部分患者屬于輕癥,以喉嚨痛、咳嗽、流涕為主,不一定有發熱,有的患者不測病毒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已“中招”。少部分患者免疫力低下(如淋巴瘤等),會發展成肺炎等,需要入院進一步治療。
胡必杰還告訴記者,一個多月前自己也中招了,喉嚨疼伴輕度咳嗽沒有發燒,服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半天以后癥狀就明顯改善,兩天后順利轉陰。他建議市民:輕癥患者對癥治療即可,糖尿病等慢性病群體、老人群體等可服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以減少病毒對其他器官帶來的損傷。
胡必杰同時補充,普通人群日常生活中不提倡刻意地嚴格佩戴口罩,適當接觸低濃度病毒,“就像打疫苗一樣”可以產生部分抗體。如果出現感染癥狀,應該及時篩查,新冠、流感、人偏肺病毒等染病癥狀雖然相似,但治療手段完全不一樣,有的放矢精準施治,可以幫助更快恢復身體健康。
普通人無需過度擔憂
但這3類人要注意
對大多數健康人來說
這輪新冠的癥狀相對輕
不過這3類人要注意防范
● 60歲以上老人
● 有基礎病的人(糖尿病、高血壓、慢阻肺、腫瘤等)
● 免疫力低下者(如腫瘤放化療期、器官移植患者等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降水增加
各類病原體進入了活躍期
傳染病傳播的風險顯著增高
日常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勤洗手、多通風
● 均衡飲食:多吃肉蛋奶,搭配鮮果蔬,適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機體免疫力。
● 規律作息: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
● 適度運動:每天適度運動30分鐘,讓身體活力滿滿。
● 回家洗手:外出回家后用洗手液洗手。
如果身邊的人出現發燒咳嗽,建議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果身體出現異常別硬撐,及時就醫。
來源:新聞坊
編輯:袁悅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