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氣永遠是自己給的。
hi,我是貓。
乍一聽頗為自大,但這份底氣不是空穴來風的。
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第一、內核完整,不會在關系中投射錯位的期待。第二,看見自己,推己及人,也能看見他人。
這就意味著親密關系中期待過高和自我價值依賴他人認可,兩大痛點能被解決。
當一個人不過分強求每時每刻在對方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完全擁有自主性,她的行為、語言都基于自己對自己全然地信賴感和篤定感,那她就自動破了情執,能更通透地看見所愛之人的本來模樣,自然也能給出更具有尊重性的愛。
很多人的愛,又模糊又具有迷惑性,不是因為對方對自己有多好,就是因為對方補全了自己在這個外部世界生存的一些資源,抑或者是滿足自己某個階段自我投射的需求。
這些愛是一種不圓滿的產物,裹上消遣、占有欲、或者逃避某種人生無聊、轉移當下注意力的意圖,而那種真正看見對方,是全然看見,還愿意接納對方特質的包容之愛,卻鮮少有人具備。
不得不承認,尊重是比愛更像愛的存在。
它不涉及到任何社會評價體系,沒有金錢、性欲、外形標準、價值交換以及某些情感需要亟待被滿足的黑洞,就是單純看見一個人的存在,并且愿意跟他保持在一呼一吸之間,不是強迫,不是勒索,而是全然接納他按照自己的人生節奏,按照自己的愿景去爭取的姿態。
我覺得一段長擇關系,最后要維系下去,都需要走到這一步論尊重的愛,因為再好看的皮囊,再多的物質,再多的價值,終歸要回到你自己的身上:在這段關系中我是否能自在地做選擇、做自己意愿為之的事情,而非忍受,甚至是犧牲。
我是很不喜歡忍受、犧牲這種字眼,因為帶有很濃的客體化味道,好像很多人生的境遇都是被迫選擇的,都是一筆糊涂賬,但實際上我固執地認為每一刻當下改變不了位置,就改變心境;心忍受不了,就改變環境,選擇之后永遠有路。
命運把你帶到此處,一定是愿力、業力、能力三者加持的產物。
注意,有些人的尊重是對特定群體的尊重,比如上位者、強者等,這不是對本體尊重,而是對權力的尊重,不在討論范圍之內。
當你得到過尊重的愛時,你會發現,兩個人之間的緊密鏈接絕對不是靠提供多少物質,而是全心全意做好自己,不一定要多盡善盡好,但一定是夠真的自己。
試問一個不假思索,全然接納每個階段,每一刻當下展露出來的或脆弱、或強大、或委屈、或穩定的自己,不妄加評判,不躲避掩蓋的人,難道不是更有主體性,也是更高維度的強者嗎?
只有主體性越強的人,他能看見自己,推己及人,自然也能看到別人,那么愛誰都是命運的指引,根本就不會給自己設置什么條條框框,更不會總抱著一種補全的姿態去擇偶,而是任憑經歷塑造出來的不同階段自己,吸引與自己同頻的人。
這份愛誰都可以的底氣,是來自于自己的。
自己不需要另外一個人也很圓滿,自己本身已具備獨行這趟人生之旅,而另外一個人不過就是旅途上為你豐富體驗的同行者,能走到哪算哪。
任何主體性不被看見的愛,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愛。你的忽略、刻意掩蓋,只會伙同親密的人,跟你一起對自己冷漠,視而不見。
沒有人能在做別人的時候,還能給出不加審視的愛。
只有主體性被看見,真正的愛才有機會破土而出。成熟的個體之間產生的愛,才會有彼此成全,而不是索取,更不是渴望被愛、救贖。
至于標準,至于愛的對象,不要誤會了,不是讓你隨便一個人都愛,而是你心中沒有任何的成見,你具備欣賞一個人特質的能力,愛的能力自然習得。縱使在過程中,發現愛錯人,你也可以即使糾偏,止損,而不是被虐到失去自我,體無完膚。
需要跟很多人分辨主體性跟利己的區別,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人性的弱點,這就意味著每一個當下的選擇跟應對方式都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本真的。
真實面對自己是一種主體性強的表現,利己也是一種人類的共性,規則之內,有的人藏得深,有的人比較淺而已。真正該警惕的是包裝自己是利他,從而矢口否認自己能享受到的好處,才是一種可怕的利己。
這是偽善,而不是主體性強。
真正的主體性,只要自己主觀意愿所為(這里已經過了自己這關了),能承擔結果,愛的能力也具備了,那么愛誰都行,活的就是一份灑脫自在。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