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胡雨松
兩名員工要檢查5000頭奶牛的采食、反芻、活動量身體狀況,需要多長時間?
非常努力的話,每天也要至少花費6小時才能完成。
但如今,在智能脖環和中國電信的幫助下,奶牛一舉一動,都可以在監測系統中一目了然。
位于蚌埠市五河縣的現代牧業(五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現代牧業”),現存欄荷斯坦奶牛約4萬頭,是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的牧場,年產優質鮮奶29萬噸。每一頭奶牛的飼養,都涉及到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產品品質,要怎樣將這些“大塊頭”們管好?
奶牛戴著脖環可以檢測身體情況。人民網 胡雨松攝
走進蚌埠市五河縣現代牧業(五河)有限公司5號牛棚,每頭奶牛都在脖子上掛上一塊藍色脖環。“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戴在牛身上的運動手環,通過光電信號收集信息,奶牛活動量、頭部動作、反芻時間等數據都可以自動上傳并分析。”現代牧業工作人員趙中要介紹,2024年,公司借助五河縣國家數字畜牧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項目(奶牛),與中國電信安徽公司聯手,引入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發情檢測脖環系統。
“應用物聯網技術以前,員工都被牛‘綁得’牢牢的,檢查奶牛身體狀況占據了大量工作時間和精力。現在好了,2萬多頭牛的狀態都可以通過脖環收集處理。”趙中要打開監測平臺,存欄奶牛的活動量、泌乳天數、繁殖狀態等信息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遇到奶牛異常狀況或者進入發情期,平臺都能提供預警,不僅減輕一線工人工作量,而且大數據讓我們在飼喂管理、發情監測等的決策也更科學。”趙中要說。
在物聯網的幫助下,“看牛不下地”成為可能。但整座牧場的設備更新,并不是只在牛脖子上掛上一個脖環那么簡單。
2011年,現代牧業蚌埠牧場在五河落成,牧場占地近4000畝,牛棚使用高標準彩鋼結構。這種材料雖然堅固,但對信號傳輸卻形成一定障礙。
數字化轉型就在眼前,要實現這關鍵一步,就必須對原有牛棚進行結構改造。
趙中要檢查棚內的信號基站。人民網 胡雨松攝
2024年,中國電信五河公司主動聯系到現代牧業,為企業提供了不耽誤生產的數字化升級方案。“原有基站受彩鋼影響,即使給牛套上脖環也有信號弱、數據傳輸慢的問題。為此我們在需要監測的12座牛棚內,都設計新建兩個基站,配合電信研制的物聯網脖環,有效地為企業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繁殖效率。”中國電信五河分公司解決方案經理高遠說。
顯然,當物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碰撞,也能迸發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據了解,近年來,中國電信安徽公司自主研發的多項物聯網技術已廣泛應用到智慧農業生產中,包括農田土壤數據監測、養殖場家畜行為監測等,可有效控制生產成本。
“依托傳統經驗,利用現代科技建立大模型用于農業生產,將會是未來的必然趨勢。中國電信安徽公司也將發揮在物聯網、5G、云計算等數字技術上的優勢,助力智慧農業發展。”中國電信安徽公司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