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 孫翼飛
天剛蒙蒙亮,邢萬祥腳蹬膠鞋,拎上筐,又來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棚里。
眼下,正是西紅柿收獲旺季。盡管雇了幾名工人采摘,但邢萬祥還是親自上手,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這一茬,忙活半年,都是為了摘果這幾天。”
邢萬祥自家棚里的西紅柿開始成熟。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在常見的蔬菜中,西紅柿是比較費工的品種。育苗、培土、澆水、整枝、打杈、吊蔓……要把西紅柿種好,一天也不能閑著。說起種西紅柿,邢萬祥可是個老手,“1985年,我19歲,跟著父親在地里,開始一點點學。比如‘三穗’果出來了,就得‘燜頂’,長太高了,果就不大。這里面的門道多著呢。”
西紅柿枝蔓爬滿吊秧線。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在邢萬祥所在的天津市東麗區金鐘街歡坨村,家家都種西紅柿。邢萬祥今年59歲,他從幾歲時就記得,西紅柿香甜的味道彌漫整個村莊,“天津管西紅柿叫火柿子,我們村,就是火柿子味的。”
年輕時,邢萬祥也曾離開過村里這片土地,追求新潮的行業。2018年,歡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村里種的西紅柿逐漸在市場角力中脫穎而出,成為歡坨村有名的物產名片。“我得回來,繼續種西紅柿。”邢萬祥對這片土地始終有感情,內心很堅定。
承包500畝撂荒地、搭建100多畝溫室大棚、成立欣融格(天津)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邢萬祥說干就干,成了村里最大的西紅柿種植戶。每年“歡坨西紅柿節”,邢萬祥都帶著自己種的西紅柿展賣。
市民在“歡坨西紅柿節”追尋“兒時味道”。王瑩攝
西紅柿根本不愁賣,春季5元一斤,秋季10元一斤,一個大棚的西紅柿一年就能賣15萬元。遇到同行取經,邢萬祥也總是傾囊相授,“我自己也在不斷學習,別人找我是對我的認可,我高興。”
在歡坨村,現在已形成一種積極的氛圍——看誰家的西紅柿種得好、賣得多。目前,歡坨村有1430畝的生產種植基地向市民開放,不僅歡迎大家前來采摘,體驗歡坨西紅柿種植環境和農耕樂趣,生產種植基地還開辟了特色展示區,方便廣大市民購買和品嘗。
特定的氣候、日照、地勢、土壤,賦予了歡坨西紅柿果肉飽滿、沙瓤多汁、酸甜可口,外形圓潤的特色。這里的西紅柿不添加科技手段,全是兒時的老味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2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里,“歡坨西紅柿”榜上有名,這也是東麗區農產品首次上榜“國字號”。
近年來,金鐘街道在東麗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質量興農、綠色助農、品牌強農,加快推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以農業“特色產品”品牌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在此背景下,歡坨西紅柿種植再上一個臺階,實現了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
2023年,歡坨西紅柿總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以邢萬祥為代表的歡坨人,從一顆小小的西紅柿出發,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步子越邁越大,道路越走越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