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孔先生(化名),是一名技術人員,專門為養殖場提供智能化飼料推送機。近期,他出現高熱、大汗、腰痛、乏力、頭暈、頭痛等癥狀,甚至不能行走,到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感染科住院治療。完善檢查后,孔先生確診為布魯氏菌病脊柱炎、腦炎。面對如此危重的病情,感染科主任李紅磊團隊迅速組織多學科專家會診,分析患者病情,制定周密的救治計劃。經過一個療程的專業抗感染治療,孔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身體狀況顯著改善,恢復了正常站立、行走。
為提升養殖從業人員對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的防控意識,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與勞動者健康權益,近日,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感染科專家團隊受邀赴某規模化養殖企業,開展了一場以“科學防控布病,守護人畜健康”為主題的科普講座。
布病防控形勢嚴峻,養殖群體成重點
布魯氏菌病又俗稱“懶漢病”、“蔫巴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動物、食用未滅菌乳制品或吸入污染氣溶膠傳播,感染布魯氏菌病的家畜是布魯氏菌病的主要傳染源。養殖企業因高頻接觸牲畜,成為布病防控的關鍵場所。近期,多地報告因職業暴露導致的布病感染案例,凸顯加強從業人員防護的緊迫性。
專家支招:從防護到治療的全流程指導
講座中,感染科醫師張國勝結合臨床案例,詳細講解了布病的癥狀(如發熱、多汗、關節疼痛等)、傳播途徑及危害,并重點提出三點防控建議:
1. 個人防護規范化:接觸牲畜時需全程佩戴口罩、手套,穿防護服,避免皮膚暴露;工作后及時消毒,處理傷口需徹底清潔。
2. 環境與動物管理:定期對圈舍消毒,嚴格檢疫新引入牲畜,隔離病畜并科學處理排泄物。
3. 早診早治原則:若出現疑似癥狀,應立即就醫并進行血清檢測,避免拖延導致慢性化(可能引發關節畸形、不孕不育等后遺癥)。
構建長效機制,共筑健康屏障
感染科李紅磊主任呼吁,養殖企業需建立常態化防控機制,包括定期開展員工培訓、完善消毒流程、配合疾控部門監測等。
布病可防可控,但需長期警惕。公眾應提高對“懶漢病”的認知,從源頭阻斷傳播鏈,守護人畜健康安全。
企業負責人表示:“此次培訓非常實用,我們將把防控措施納入日常管理,定期組織員工健康篩查。”
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感染科計劃年內走進更多養殖場,推廣布病防控經驗,助力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科學防控與治療
溫馨提示:布魯氏菌病可防可控,如果您和家人出現類似癥狀,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接受規范治療。
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已開設布氏桿菌病專病門診。
咨詢電話:0376-3880867
地址: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一號樓四樓
(通訊員 沈佩 張國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