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湖南株洲一網友發布視頻稱,家中老人因病重不方便出行,委托家屬去銀行取錢被拒,老人親自到場后在辦理過程中去世。
事后銀行出面解釋,說家屬代取存款時三次輸錯密碼觸發賬戶鎖定,需要本人親自到場重置密碼,而且不知道老人的病情,老人離世后銀行支付了10萬元慰問金......注:非賠償金。
這事就這么解決了。
有意思的是,《環球時報》官微5月16日發了一條帖子:墨西哥96歲老婦被抬到銀行人臉識別。
我不知道這條帖子有沒有特別的用意,但我知道有人一定會用墨西哥的事情解釋國內的事情——外國也這樣啊,有嘛錯?
但在我看來,國內的事和國外的事,都是典型的“流程之惡”。
流程之惡是我發明的詞兒。
舉個我一直如鯁在喉的案例吧:交警攔下騎電瓶車的母親,理由是她的電瓶車上帶了兩個孩子——那是她的雙胞胎,她騎車送他們上學。交警堅持說一輛電瓶車不能同時帶兩個孩子。
問題是,那是雙胞胎啊,不會逼著那位媽媽分兩趟送娃吧?
哦,想起來了,早上送完娃......下午放學還要接娃。
這種事情怎么處理?很簡單,網開一面,假裝沒看見,頂多囑咐她注意安全。如果硬要按照流程撕條子處罰,那就是流程之惡。
再回到銀行的密碼重置和人臉識別這事上來,如果存款人不方便,要么上門服務,要么提供遠程服務,只要有存單、本人身份證明和代辦人身份證明,這事完全沒那么大“安全危機”。
我記得早年到銀行取款,根本沒有密碼,出示存單和身份證,柜員對著身份證看你兩眼就好了......現在看來當年很落伍的身份認證手段也沒出多大亂子。
技術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折騰人為本。
說得本質一點,這是銀行以關心你的財產安全為由而推卸自己的責任。
最終讓人成為流程的奴隸。
再說一個我更為反感的流程,就是在銀行取款時柜員問你的取款用途,這不僅是侵犯個人隱私,更是逼著取款人學著說謊......我為什么要告訴一個銀行柜員我取錢干什么?
我就不愿意告訴她我取錢為了打牌、打賞或者打新股。
柜員也很無辜,她對你取錢干什么一點興趣也沒有,但她要對“流程”負責。
操蛋的流程。
圖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