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兩個新聞把本人取錢的艱難與騙子轉賬的輕松展現得淋漓盡致。
想取錢的本人身患重疾,讓代理人去取錢,卻被告知必須本人到現場才能辦,結果被抬到現場后一個多小時也沒辦完手續,最終在銀行門口離世。
而轉錢的騙子卻在一個小時內轉走母女二人6萬多,幸虧警察到現場后及時上報反詐中心并申請啟動止付程序,銀行才把進行中的轉賬攔了下來。
其實,不只是新聞巧合,長時間以來,多數人都是這種感覺。
網上隨便一搜,本人取5000塊堪比唐僧取經的案例比比皆是,而本人的錢被騙子轉走卻跟玩兒似的。
事實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這是一種比對的錯位,兩種現象的比較根本就不在一個維度里,這就像拿1米和1公斤比誰多,不管得出什么樣的結果,都沒意義。
銀行取錢為什么難?
儲戶和銀行是委托保管關系,銀行的第一職責是保障錢的安全,要取出來,當然需要按照既定的手續和流程。
如果用八個字來形容銀行的原則,最恰當的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所以,必然給儲戶形成不適感,但真的安全。
就像前面的例子中,代理人密碼錯誤,當然需要本人來證明,至于說本人重疾銀行該不該特事特辦那是另一回事。
試想,如果僅憑兩個身份證,密碼錯誤也能把錢輕松取走,這樣的安全性,銀行還開得下去嗎,早就賠死了。
再說騙子轉錢,與銀行取錢完全是兩回事。
沒有哪個騙子是到銀行去把錢轉走的,就算有這樣的情況,那也是裹挾著本人去的,不過,很多詐騙案件也就是在銀行被發現并攔截下來的。
前面例子中一個小時轉走6萬多是通過網絡操作完成的,這也是目前騙子的主要詐騙渠道。
那為什么網絡轉賬這么容易呢?
因為一直是本人在操作,無論是密碼輸入,或者指紋驗證,甚至是面部識別,都是本人在騙子的教唆下自己完成的。
你自己本人執行所有的操作,轉賬當然容易了,這種情況下,讓銀行怎么來辨別你是處于清醒還是受騙狀態。
至于說線下的限額與線上的限額相差很大,那當然了,線下是要換成紙幣的,而線上只是個數字記賬。
比如,線上轉1000萬只是劃個手指,而線下取1000萬現金有200多斤,貨幣的作用是金融流通,顯然線上流通快且成本低,當然就會抑制現金而推廣線上了。
當然,理是這么個理兒,但具體到現實中,總會被某些銀行及其工作人員把這種原則過于死板化了,從而忽略了人性化。
銀行說到底還是個服務機構,服務的對象就是人,銀行不僅要保障資金安全,也要讓儲戶心里舒服、辦事方便、有特殊需求又能得到恰當處理。
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銀行在服務處理上的欠缺,才形成了如今公眾對銀行的質疑和指責,說起來,銀行背的黑鍋,自己是主因。
就像前面例子中在銀行門口去世的取款人,最新的消息顯示,銀行與死者家屬達成了和解,銀行支付10萬慰問金。
這可能是對雙方最好的結果,但銀行應該反思,并作出改變,避免類似事件重復發生,解鈴還須系鈴人,銀行的鍋,還得靠自己才取得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