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批從海外搶救回來的簡牘入藏北京大學,這是繼云夢睡虎地秦簡、岳麓秦簡之后又一重大秦代簡牘發現。按照考古學慣例,它們被命名為“北大秦簡”。這批簡牘有哪些珍貴記載?將為我們揭示多少前所未知的歷史往事?5月17日晚8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簡牘探中華》第二季第六期將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解碼北大秦簡中的文明密碼,展現一幅鮮為人知的秦代社會生活圖景。
揭秘一個個“首次發現”
在簡牘里看秦人的煙火日常
北大秦簡共計700余枚,主要以秦隸書寫,抄寫年代大約在戰國末期至秦始皇時期,包含《制衣》《公子從軍》《算書》《道里書》《隱書》《酒令》等20余篇文獻,涉及古代政治、地理、社會經濟、數學、醫學、文學等諸多領域,豐富性和多樣性在出土秦簡中實屬罕見。
本期《簡牘探中華》,主持人龍洋將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谷曙光、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研究員楊博、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所館員王景創,共同解讀北大秦簡中的文化精髓,讓秦代社會的面貌更加清晰、飽滿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作為中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王朝,秦朝的歷史地位不言而喻,但由于存在時間短暫、曾推行焚書政策等原因,秦朝留給后世的文獻資料極為有限。北大秦簡中眾多失傳2000多年的文獻,突破以往出土秦簡以法律文書、行政文書等實用書籍為主的格局,極大豐富了今人對秦代的印象。
出土文獻里最早的“情書”寫了什么?2000多年前的謎語你能猜出幾個?本期節目將解讀北大秦簡中首次發現的秦代文學作品《公子從軍》《酒令》《隱書》、首次發現的秦代服飾文獻資料《制衣》、首次發現的關于中國早期數學思想史的《算書》,以及其他大量首次發現的內容,陪伴觀眾從字里行間感受當時人們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真實鮮活的煙火日常。
2000多年前古人就有
“霧化”藥方?
獨家揭秘北大秦簡最新研究成果
“其短長存人”,意思是要根據人的身高等實際情況來決定衣服的長短,北大秦簡《制衣》告訴我們,早在2000多年前秦代百姓就十分重視量體裁衣,這極大擴展了后人對于秦代服飾的認知和研究。本期節目戲劇部分將重現秦代社會風貌,以《制衣》簡中的制衣匠人“黃寄”為視角,并結合相關文獻內容,講述其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奮斗的動人故事。
你知道2000多年前的秦代就有類似霧化的治療方法嗎?本期節目中,中山大學教授、北大簡牘整理小組成員楊澤生,安徽中醫藥大學教授、北大簡牘整理小組成員張雷將獨家發布并解讀北大秦簡病方類簡牘中的“治喉痹方”。最新研究發現,它的治療方法非常類似于現代使用的霧化治療方式,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關于“吸入式治療法”的記載。
此外,節目還將揭秘北大漢簡的最新研究成果。據介紹,北大漢簡共有662枚醫方類竹簡,藥物名稱“地膚”“白蓮”“鄭姜”“檀”等諸多內容在出土簡牘中均為“首次發現”,其中包括被稱為“天下第一苦藥”的黃連,以及古人服用黃連的具體方法。
“簡”述歷史,“牘”懂中華。5月17日晚8點檔,讓我們跟隨《簡牘探中華》一同破譯北大秦簡,探秘秦代社會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