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價值連城的戰國帛書,竟被美國人用1000美元騙走?"當子彈庫帛書第二、三卷終于在5月16日回歸祖國懷抱,這段持續79年的文物詐騙黑幕才被徹底揭開。這不是普通的文物回歸,而是一場跨國追索的完美逆襲,更是對上世紀文物盜竊犯罪的有力清算。
驚天騙局:1000美元套走無價之寶
1946年的上海灘,古董商蔡季襄懷揣著剛裝裱好的子彈庫帛書,滿心期待能通過紅外技術破解帛書上的模糊字跡。美國"收藏家"柯強抓住這個機會,以"拍攝清晰照片"為誘餌,僅用1000美元保證金就騙走了這件戰國珍寶。那份充滿屈辱的契約上寫著:"如不歸還,賠償9000美元"——殊不知,這組記載著中國最早陰陽五行思想的帛書,實際價值根本無法用金錢衡量。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柯強得手后立即將帛書偷運出境,連承諾的紅外照片都未拍攝。這種以學術合作為幌子的文物詐騙手段,在20世紀上半葉屢見不鮮。美國學者羅泰在《帛書傳奇》中坦言:"當時許多美國收藏家都深諳此道,他們利用中國學者對西方技術的崇拜,輕松獲取珍貴文物。"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分而治之:美國博物館的"洗白"套路
帛書流落美國后,遭遇了更精密的"分贓"操作。第一卷被存放在大都會博物館,二、三卷則"捐贈"給哈佛大學福格博物館。這種分散保管的策略絕非偶然——既降低了單次交易風險,又為后續"合法化"鋪路。1964年,當柯強將第一卷轉賣給賽克勒醫生時,交易文件刻意回避了文物的非法來源。
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前策展人托馬斯承認:"上世紀中葉,美國博物館界普遍存在'不問出處'的潛規則。"正是這種默契,使得二、三卷能以"匿名捐贈"方式進入史密森尼學會。但令美方沒想到的是,中國學者李零教授花費45年時間,完整還原了每片殘帛的流轉路徑,形成無可辯駁的證據鏈。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鐵證如山:中國學者的45年堅守
北京大學李零教授團隊的研究,成為追索行動的關鍵突破口。他們不僅證實現存美國的帛書就是長沙子彈庫楚墓被盜文物,更破解了美方"合法持有"的謊言。芝加哥大學夏德安教授作證:"這些帛書上的月名圖與湖北出土的秦簡完全對應,來源確鑿無疑。"
2023年,當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發布文物返還政策時,中國立即啟動法律程序。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指出:"我們提交的82頁證據報告,詳細記錄了每片帛書的尺寸、筆跡甚至織物紋理。"這種專業態度最終迫使美方承認:"繼續持有這些文物在道德上站不住腳。"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歸來不是終點
當《五行令》上"東方青龍主春"的字跡在國博展廳重現光彩,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文物的回歸,更是一個民族對文化主權的捍衛。但值得警惕的是,目前仍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漂泊海外,其中不少是通過類似騙局流失。帛書追索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學術研究與法律手段雙管齊下,才能讓更多國寶結束流浪。
那些認為"文物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