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榘,一位開國上將,參與了無數關鍵戰役,建功立業。
當他的前妻在他的墓前嚎啕大哭時,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她的哭聲里,不僅僅是失去一個男人,更是失去了一段曾經愛過的人的一部分。
——《壹》——
陳士榘的革命生涯與軍事成就
1909年4月14日,陳士榘出生在湖北省荊門,他的出生并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只是一個普通農家的孩子。
可是,這個孩子的命運與中國的革命事業緊緊相連。
1927年初,陳士榘在家鄉參與組織農民協會,同年赴武昌,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在中共湖北省委舉辦的學生軍事訓練班學習后,編入武昌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
1930年代初,陳士榘加入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在這期間,他參與了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戰役,直接見證了那個時期的血腥與殘酷。
在第五次反“圍剿”指揮溫坊戰斗中,殲國民黨軍4000余人,取得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中一次重要勝利。
然而,真正改變陳士榘命運的,是那次舉世聞名的長征。
1934年10月,陳士榘隨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征,遵義會議后,曾指揮教導營和軍委工兵隊聯合在貴州的茅臺鎮架起兩座浮橋,為紅軍“四渡赤水”提供了工程保障。
到達陜北后,任紅4師參謀長,紅30軍參謀長、代理軍長,紅1軍團隨營學校校長,曾參加直羅鎮戰役。
這時,他的軍事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經歷了長征的磨礪后,陳士榘獲得了更高的職位,成為了紅軍的重要指揮員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陳士榘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參謀長,率部在平型關戰役中擔任主力,取得八路軍抗戰中的第一個勝利。
——《貳》——
陳士榘的經典戰役
1937年,陳士榘率八路軍115師343旅在廣陽伏擊日軍。
共殲滅日軍1000余人,繳獲700多匹騾馬、300余支步槍及大量的彈藥輜重,還親自抓獲了八路軍抗日戰爭期間首個日軍俘虜加藤幸夫。
同時還解救被日軍從東北押解來的民夫100余人。
戰役中陳士榘憑借過硬的指揮能力,和對戰場形勢的敏銳判斷,成功帶領部隊擊潰敵軍主力,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這個戰役,也徹底樹立了陳士榘在戰爭中的指揮地位。
然而,戰場上的陳士榘,并不只是一個冷血的軍事指揮官,他心中常常充滿矛盾與痛苦。
在面對敵軍的死亡威脅時,他可以毫不猶豫地下達決策,但當自己的部隊奮戰至疲憊,或者發生戰友犧牲時,那種心痛也深深地刺痛著他。
他對戰爭的深刻理解,也讓他逐漸意識到,戰爭并非榮耀,而是犧牲,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的痛苦與絕望。
1943年,陳士榘指揮的贛榆戰役僅以犧牲3人,傷37人的微小代價,獲得了全殲偽七十一旅兩個團和偽保安總隊、鹽警總隊2000余人的戰果。
繳獲步槍2000余支、輕機槍8挺、擲彈筒40余門、戰馬30匹、汽車2輛及其他戰利品。
挫敗了日偽軍對濱海地區的蠶食計劃和掃蕩計劃,保衛了濱海抗日根據地,保全了濱海區人民。
這場戰役,不僅僅是一場勝利,更是對陳士榘戰術能力的極大考驗。
他能在最微小的代價面前,通過巧妙的兵力調配,打破敵軍的陣線,為戰友提供了寶貴的戰術機遇。
1949年,陳士榘任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渡江戰役。
主力強渡長江后,激戰三浦(浦口、浦鎮、江浦),切斷滬寧鐵路(上海—南京),最先占領國民黨總統府。
這次戰役,意味著國民政府在大陸的徹底覆滅,也標志著中國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
——《叁》——
新中國成立后的軍事建設與職位
新中國成立后,陳士榘作為一名解放戰爭的功勛將領,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榮耀時刻。
他成為了新中國軍隊建設的中流砥柱,擔任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教育長。
1955年,陳士榘被授予上將軍銜。
這標志著他在軍中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這段時間里,陳士榘時刻關注國家的國防建設,他成為了中國導彈、原子彈試驗基地建設的核心人物之一,參與了兩彈一星工程的推進。
在擔任工程兵司令員期間,陳士榘親自領導了中國導彈、核武器的試驗基地建設,成為了中國軍事工業的一部分。
1958年4月,特種工程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士榘率特種工程兵7169部隊,來到荒無人煙、飛沙走石的大西北戈壁灘。
選擇在酒泉和羅布泊的馬蘭兩塊戈壁灘上建設導彈發射基地和核試驗基地。
1958年5月到1959年6月,為了趕在蘇聯撕毀條約之前完成導彈試驗靶場一期工程,陳士榘帶領建士兵們將艱苦置之度外,加班加點,日夜奮戰。
提前完成了一期工程任務:建起了10萬多平米的建筑,興建了當時亞洲最大的機場,修道路546公里,架設通訊線路1800余公里
這項工程任務異常艱巨,涉及的難度極大。
1964年10月16日,陳士榘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后回到北京,毛主席拉住陳士榘的手說“祝賀你,你們做窩(指建兩彈基地),你們(指工程兵)立了大功!”
——《肆》——
前妻掃墓大哭
1995年7月22日,陳士榘因病去世,享年86歲。
這一天的到來,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陳士榘一生的榮耀和貢獻,伴隨著他的離世逐漸成了歷史。
然而,真正讓人感到震撼的,并不是陳士榘的去世,而是他前妻范淑琴的痛哭。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震撼了——一個曾經的將軍,曾經的革命英雄,最終卻與家人的情感產生了如此深刻的沖突。
“都怪我太倔?!边@是他前妻范淑琴在掃墓時所說的話,一句簡單的自責,卻充滿了無法言說的痛。
陳士榘與前妻范淑琴的關系,并不像他在戰場上指揮的那樣順利,連年的征戰與國家建設的重要性讓陳士榘忽視了身邊的人,最終也讓他與妻子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裂痕。
陳士榘在工作上的專注,讓他在戰爭中屢戰屢勝,但他的家庭生活卻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冷淡,長期的分離、工作壓力,使得夫妻關系越來越疏遠。
盡管他們曾一起走過艱難歲月,但隨著陳士榘的事業越來越大,兩人之間的裂痕也越來越明顯。
他們最終選擇了分開,但陳士榘并沒有忘記這段曾經的婚姻。
直到他去世后,前妻范淑琴依然保持著對他的思念和深深的自責,掃墓那天,前妻站在陳士榘的墓前,忍不住嚎啕大哭。
“都怪我太倔,當初非得要跟他離婚”
她的這句話,充滿了無盡的悔惱,她痛哭的背后,不僅是對陳士榘的不舍,還有對自己曾經選擇的深深自責。
陳士榘的一生,注定與國家緊密相連,他不僅是中國革命的親歷者,更是新中國軍事建設的奠基者之一。
從紅軍時期的浴血奮戰,到解放戰爭的屢戰屢勝,再到新中國成立后在國防事業中傾注心血,陳士榘始終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無論是在抗擊外敵的戰場上,還是在國家防線的背后,他都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歷史賦予的責任。
他的一生,見證了中國從動蕩走向繁榮,而他的貢獻,將永遠鐫刻在國家的歷史長河中,成為后人不容忽視的豐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