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時隔3年,俄烏再次直接對話,5月11日,普京提議:俄、烏在土耳其直接談判。
澤連斯基欣然接受,要求普京親自參與談判,他認為,普京能拍板做決定,只有他參加,談判才可能有實質性進展。
那么,普京是否參加了談判?俄、烏談判結束,俄羅斯開出的停戰條件,烏方是否能接受?
談判現場,針鋒相對
澤連斯基是想談判停戰的,烏克蘭實在經不起折騰,他甚至期望,普京、特朗普與他一起談判,只有這樣,才能解決俄、烏問題,這讓人想不通,為什么非要特朗普同意?
但是,普京拒絕了澤連斯基的要求,這讓小澤非常生氣,認為普京提出談判,卻又不親自出席,并沒有認真對待談判,無奈之下,他在談判之前離開了土耳其。
原本想參加談判的特朗普,在得知普京不會參加談判后,也放棄了去土耳其的計劃,這似乎預示著,這次談判是難有成效的,最終,雙方都派出了高級代表參加談判。
俄方由總統助理梅金斯基領銜,烏方則由國防部長烏梅羅夫帶領,雖然雙方總統沒來,但派出這樣的陣容,說明談判也是有希望的,5月16日下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談判桌上的“戰爭”打響!
總統助理梅金斯基
俄方重申了停火的條件,要求烏克蘭軍隊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與赫爾松等地撤軍,這些地區對雙方都很重要,也是2014年以來,雙方沖突的核心區域。
比如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這兩個地方是頓巴斯地區的中心,居住在這里的人們講的是俄語,與俄羅斯的聯系非常密切,俄方當然想奪回來。
再看看扎波羅熱,不僅是烏克蘭的糧倉,還有烏方最大的核電站,如果能得到它,可以滿足俄羅斯的能源安全,對烏方形成經濟制約,俄羅斯這哪是在要停火條件?分明是要把烏克蘭的命脈攥在手里。
至于赫爾松,是連接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的“橋梁”,2014年,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后,烏方關閉了赫爾松到克里米亞的運河供水系統,如果控制了赫爾松,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烏方國防部長烏梅羅夫
烏克蘭代表團雖然坐在談判桌上,但手里卻沒有什么好牌,烏方國防部長烏梅羅夫心里很清楚,接受了這些條件,就等于承認戰敗,但拒絕又可能招致俄軍隊更猛烈的進攻。
談判落幕,評價分歧
談判結束后,雙方的反應很有意思,俄羅斯認為這次談判是“基本滿意”的,愿意和基輔繼續接觸,但烏克蘭卻表示,“毫無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分歧?
在這次談判中,雙方達成了一個重要的協議——各自交換了1000名戰俘,這是俄烏沖突以來,最大規模的戰俘交換,俄羅斯這招棋下得挺妙,不僅讓戰俘的家屬安心,還能改善俄羅斯的“好斗”形象。
畢竟,戰爭帶來的不僅是硝煙和炮火,還有無數家庭的破碎與牽掛,這次戰俘交換,俄羅斯也向各國表明:自己并不是一味強硬、不講情理的,愿意在人道主義上讓步。
這次談判也是一次“摸底”的過程,在談判桌上俄方提出了不少強硬的條件,雖然遭到了烏克蘭的拒絕,但也讓俄羅斯更加清楚地看清了烏克蘭的底線和立場。
此外,俄羅斯之所以對談判結果感到滿意,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戰場上的優勢,俄軍在頓巴斯地區、扎波羅熱以及赫爾松等地取得了優勢,控制了不少戰略要地。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
這讓俄羅斯在談判桌上底氣十足,換句話說,既然在戰場上占據了主動權,談判就成了進一步施壓的工具,而不是急于求成的妥協,更何況,如果不再談判桌上爭取,怎對得起前線的戰士?
因此,雖然雙方沒有達成協議,俄羅斯也有理由認為自己已經實現了部分目標。
反觀烏克蘭,認為這次談判“毫無成果”,甚至把它認為是談判失敗,這是為什么?
在戰場上,烏克蘭總是在被動防守,它打不過俄羅斯,雖然美西方國家給他提供了軍援,但在俄方的壓力下,顯得力不從心,反攻更是不可能。
烏克蘭本想通過談判,爭取喘息之機,為自己贏得更多時間,但俄羅斯提出的苛刻條件,觸及了烏克蘭的核心利益,這讓烏方的希望徹底破滅。
更重要的是,在這次談判中,烏克蘭幾乎沒有獲得實質性的成果,烏方始終堅持一個核心立場:俄羅斯撤軍,恢復1991年時的邊界,并拒絕承認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地被俄羅斯所控。
但俄羅斯的條件與烏克蘭的訴求背道而馳,背道而馳,對于烏方來說,這次談判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領土完整是最根本的利益!
美英法介入,攪亂局勢
俄烏談判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德國總理默茨還有澤連斯基,不約而同地與特朗普通了電話,討論的內容就是俄、烏談判。
美國是俄烏戰爭的“背后黑手”,給烏克蘭送去了成堆的武器,美國的意圖很明顯:作壁上觀,削弱俄羅斯的實力,瓜分烏克蘭的資源,維護自己的霸權。
在俄烏沖突中,它多次聯合歐洲制裁俄羅斯,這次介入談判,就是想向烏克蘭施壓,不讓它輕易向俄羅斯低頭,美國也在考慮,如何在談判中爭取美國的利益。
英國和法國也是美國的“哼哈二將”,一直跟隨美國的腳步,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制裁俄羅斯,這次介入談判,就是配合美國,向俄羅斯施壓,不僅從中瓜分利益,也能實現歐洲的穩定。
特別是法國,一直在強調歐洲在俄烏沖突中的自主性,希望在談判中發揮作用,畢竟俄、烏都是歐洲國家,英國也希望介入談判,維護自己的“大國”地位。
相比之下,德國就比較尷尬了,他雖然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但又面臨美國的壓力,不得不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德總理默茨參與談判,可能是想保持中立。
他們通話的具體內容并沒有公開,是否達成了共識,是否存在分歧,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俄、烏雙方都不愿妥協的情況下,美、英、法、德想要促成雙方握手言和,絕非易事。
實際上,西方國家的干預很可能適得其反,讓談判變得更加復雜,甚至陷入僵局。
結語
俄、烏沖突打到現在,最諷刺的是,雙方都知道打下去只會兩敗俱傷,但就是沒有臺階下,雙方的談判困難重重,歐美則躲在后面玩“既要又要”的把戲,苦了前線的士兵和平民百姓。
歷史告訴我們,但凡陷入這種僵局,最后往往要靠某些突發事件來打破平衡,要么是內部生變,要么是外部施壓,但愿這次能有個相對溫和的轉機!
信息源:俄烏直接談判結束 烏稱“毫無成果” 俄稱“基本滿意” 央視新聞 2025-05-17
信息源:俄烏直接談判結束 烏稱“毫無成果” 俄稱“基本滿意” 央視新聞 2025-05-17
信息源:美媒:澤連斯基、馬克龍、斯塔默等多國領導人就俄烏談判與特朗普通話 環球時報 2025-05-16
信息源:美媒:澤連斯基、馬克龍、斯塔默等多國領導人就俄烏談判與特朗普通話 環球時報 2025-05-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