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1973年,毛主席提出了對八大軍區調整的指令,其中,韓先楚被調到蘭州軍區擔任司令員。
為了能更好的推進工作,他在上任之前給周總理打了一個電話。電話里他對周總理說:周總理,我想跟您要一個人。
周總理說你想要誰盡管說,韓先楚一下有了底氣,高興的說:周總理,我想把蘇靜帶走。
韓先楚本以為周總理一定會同意的,畢竟蘇靜的業務能力很強,把他帶走蘭州軍區去輔佐工作的話,是百利無一害。
沒想到周總理竟然一口回絕了,他對韓先楚說:誰都行,就他不行!
這個蘇靜究竟是什么來路?為何想把他調走這么困難?這一切還要從蘇靜的革命生涯說起。
一、蘇靜為紅軍長征“反圍剿”立過功
1910年,蘇靜出生在福建省一個普通的人家。當日本侵略者在華夏土地燒殺搶掠時,蘇靜萬分悲痛,他被黨的思想影響,毅然決然加入了紅軍隊伍。
因為上過學,蘇靜學識淵博,在繪制地圖方面更是展現過人的天賦!憑借著這份天賦,在紅軍長征期間擔任了偵察參謀一職,此時的他就是紅軍隊伍的“眼睛”。
當時敵人經常出動戰斗機,在高空偵察,我軍損失慘重。這時蘇靜利用所學,觀察敵機投擲彈藥的頻率以及位置,幫助紅軍戰士躲過了敵機的空襲,保留了革命的力量!
二、蘇靜參與了北平和平解放工作
遼沈戰役結束之后,北平解放就是當務之急了。傅作義眼看大勢已去,必須要和談,因此派人向黨中央發出了關于“北平和談解放”的請求。
北平和平解放關乎著國計民生,黨中央決定把蘇靜,聶帥等人派去與傅作義和談。第一次和談,傅作義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誠意不足,蘇靜感覺距離和平解放北平還有一些距離的。
1949年1月6日上午10點,雙方進行了第二次和平談判,談判前傅作義手里的王牌軍隊已經被我方全殲,他已經沒有了強硬的底氣。
這次和談就一些關鍵問題雙方基本達成一致,會后由蘇靜整理了一份《談判紀要》,1月9日聶帥等人在上面簽了字。
1949年1月15日雙方開始了第三和平談判,這次談判單獨提到了天津不在和談項目內,因為已經下達了攻打天津命令!
1月20 日,蘇靜等人在當初袁世凱和曾汝霖簽訂“21條”的房間里簽下了《關于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
1949年1月22日,《平明日報》發布了關于北平和平解放的協議內容。
1949年1月31日,北平終于迎來了和平解放,全國人民歡呼雀躍!
北平和平解放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毛主席因為傅作義的不配合特意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言辭激烈。
蘇靜無意間看到了信的內容,擔心影響和談,因此他把信交給了傅作義的女兒。因為他的審時度勢,直接推進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工作!
1973年,八大軍區調整時蘇靜主要負責的祖國的經濟建設工作,而且已經到了關鍵時期。軍區工作很重要,但是經濟工作更重要,這是直接關系老百姓的飯碗的大問題!
總結:因為蘇靜將軍能力突出,在軍區調整的時候,除了韓先楚之外還有很多的司令都跟周總理提過想要蘇靜,周總理此舉也是為了保護他。可惜在1997年,蘇靜走完了璀璨又光輝的一生,享年87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