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女性被束縛在深宅大院之中,依附于男人,極度壓抑。
到了近代,女性自由解放,女權運動崛起,那時候女性爭取同工同酬,爭取參政議政的權利,涌現出一大批后世敬仰的大家,如鄧穎超、宋慶齡、楊絳、林徽因等。那時候的女性獨立自主,積極參與國家建設,毛澤東主席都贊道:婦女能頂半邊天。
然而到了現代社會,女權的發展讓人大吃一驚,女權變女拳,引發社會大討論。所以我不禁想問,女拳打到最后,到底傷了誰?
其實,所謂女權運動不僅僅咱們中國存在,在日本、韓國等東亞地區幾乎同時掀起高潮,甚至日韓更加嚴重,已經引發男女的社會對立。有陰謀論者,說這是西方國家讓東亞社會去雄性化的歹毒社會實驗,咱們且不論這個陰謀論。且說說日韓女權運動造成的社會矛盾,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以鄰為鑒,可以知未來。
家人朋友們好,我是青衫彈史,用中國視角看世界問題。全文共3200字,請耐心閱讀,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哦~謝謝!
聲明: 本文獨家原創,內容引用權威資料,并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章結尾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禁止轉載盜版,謝謝~日本:ATM男友躺平記
1968年日本經濟超越西德,成為資本主義陣營第二大經濟體。1988年,日本經濟超越蘇聯,成為全球第二。
從1968年到1988年,這20年時間,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日本經濟如日中天,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一片繁榮,索尼、松下等日本企業出品的商品暢銷全球。整個社會沉浸在財富的狂歡中,有日本人狂妄地喊出買下整個美國,竟也能得到諸多贊同,可想而知,那時候的日本有多么富裕。
歷史早已證明,越是社會發展的越好,越是國家強盛,女性地位越高,女性權利越多。社會上可供選擇的優質男性多了,婚姻的選擇權掌握在女性手中,為了求偶,男性便會使出十八般武藝討女孩子歡心,以求抱得美人歸,這個時候女性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在日本發展的黃金時代,越來越多的女性步入職場,在企業中嶄露頭角,晉升高管。手中有錢的女性帶動了日本的消費主義觀,日本女性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在東京銀座街頭,隨處可見手提愛馬仕包包,身著香奈兒套裝的女性,享受著經濟獨立帶來的自由與自信。
相對應的是,日本女性的擇偶標準隨之發生巨大變化。在日本具有相當有影響力的女性雜志《An An》提出“四男相伴”的理論風靡日本社會,成為很多女性的共識。所謂四男相伴是指:一個女性需要擁有四個不同類型的男友:買單男、跑腿男、禮物男和本命男。買單男負責在約會時慷慨解囊,支付高昂的餐費。跑腿男則像忠誠的仆人,隨時聽候差遣,開車接送、幫忙拿東西。禮物男定期送上精美的禮物,討女生歡心。本命男才是真正的戀愛對象,通常要求具備高收入、高學歷和高顏值。
是不是有種莫名的熟悉感,所謂的本命男是不是有種霸道總裁的即視感呢。
在這種思潮下,日本男性為了追到心儀的女孩,不得不努力迎合這種消費潮流,化身所謂的“ATM 男友”。情人節送項鏈、去高級壽司店吃飯,成為戀愛中的標配。那時候的日本男孩子無奈苦笑:“那時候追女生,就像一場燒錢的游戲,投入越多,似乎成功的幾率越大。每次約會都要精心安排,餐廳要選最好的,禮物要夠貴重,否則根本入不了女生的眼。”
可即使如此,日本社會上仍有大量男性找不到配偶,最終無奈單身。
20世紀90年代后,日本經濟泡沫如絢爛的煙花般破裂,留下滿目瘡痍的經濟廢墟。股市暴跌,房地產價格一瀉千里,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急劇上升。曾經繁華的銀座,奢侈品店門可羅雀,寫字樓里裁員的消息此起彼伏。
經濟上的寒冬讓日本男性面臨工作上的裁員危機和收入上的銳減,與此同時,日本男性還需要承受戀愛和婚姻帶來的經濟壓力。于是,日本男性的抗爭開始了,“三不男人”的概念應運而生。早在1993年,日本東京就有人提出了“不結婚、不買房、不升職”的觀點,成為“三不男人”的雛形。大量日本男性受此思潮影響,選擇逃離高成本的戀愛和婚姻,回歸自己的小世界,將花費在女友身上的錢轉移到游戲機和動漫周邊上,沉迷于二次元之中不可自拔。
在虛擬世界里,我可以擁有無限的可能,不用面對現實中戀愛的壓力和煩惱,初音未來才是我的精神支柱。
如此一來,整個日本的結婚率和生育率持續下降,老齡化問題愈發嚴重。
面對選擇躺平的“平成廢宅”們,在婚戀市場上,女性擇偶標準也從高顏值高收入高學歷的優質男性轉為不家暴不負債不出軌的普通男性,特別是草食男受到女性的親睞。
日本男性用躺平的不婚主義,打敗了日益高漲的女權。對于國家來說,可謂是損失慘重,經濟上增長乏力,民族延續上面臨危機。
韓國:激進女權風暴
與日本男性的躺平,軟暴力對抗不同,韓國男性選擇了正面對抗。
在韓國,長期以來的男尊女卑觀念,壓制著女性權益。在家庭中,女性往往被視為男性的附屬品,缺乏獨立的話語權。在職場里,性別歧視屢見不鮮,女性在晉升和薪資待遇上遭受著不公平的對待 。
20世紀70年,伴隨著漢江奇跡的發生,韓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女權運動悄然興起。在最初之時,女權運動目標主要在于反對家庭暴力、爭取平等的就業機會和教育權利,這些進步的呼聲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一些女性社體紛紛成立,通過游行、示威等方式,為女性的權益發聲。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韓國的女權運動逐漸走向極端。在2015年的時候,一個名為“Megalia”的極端女權組織橫空出世,以 “女性至上” 為宗旨,秉持著極端的“仇男”思想,主張“消滅男性”,該組織一石激起千層浪。該組織肆意地在網絡上發表對男性的辱罵和攻擊。行為上也愈發瘋狂,甚至出現了“墮男胎運動”。
Megalia的出現,讓韓國社會的性別矛盾急劇激化,男女之間的對立情緒日益嚴重。男性開始對女權運動產生恐懼和反感,原本追求平等的女權運動,逐漸演變成了一場性別戰爭。
反女權聯盟迅速成立,在網絡上和現實中與女權組織展開激烈的辯論和對抗。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韓國就業市場上,“反女權”甚至成為了求職者的“加分項”,因為企業擔心招聘女權主義者會引發內部矛盾和輿論風險。
打著保護女性權益的名義,最終傷害到的全是整個女性群體,這樣的事件發生的實在太多了。
2022年韓國總統大選,尹錫悅團隊打出了“廢除女性配額制”的旗號,迎合選民對極端女權的不滿情緒,迅速贏得大量支持,最終成功當選韓國總統。
在韓國相親市場上,性別對立的沖突,也讓男女雙方都充滿了警惕和防范。
男方在相親時,會格外關注女方是否是女權主義者。為了避免與極端女權者交往,他們會在見面之前,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女方的政治立場和社會觀念。一些相親平臺甚至推出了“反女權認證”服務,男方可以通過填寫問卷、提供相關證明等方式,獲得這一認證,以此來表明自己的立場,增加在相親市場上的競爭力。
現在撮合一對比解凍朝韓關系還難。男女雙方在相親時,都帶著強烈的防備心理,很難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感情。原本美好的相親,如今卻變成了一場充滿火藥味的談判。
韓國的這種性別對立沖突,讓韓國少子化危機更加嚴重。韓國歐巴沒有選擇日本男性的躺平,選擇用歐巴鐵拳進行斗爭。
終章
如果說日本的女權運動誕生出精致利己主義者,生活的巨大壓力迫使日本男性選擇躺平來無聲抗議。韓國的女權運動則是極端鐵拳,性別對立,壓制男性來彰顯女性優越,逼迫著韓國歐巴們奮起反抗,加劇了社會的對立。
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個友愛的家庭,能夠同時容納男女雙方,男性和女性不應該是對立的兩面,而是相互扶持的幫手,都是一個家庭的支柱,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攜手經歷風雨,共見彩虹。
女權運動的初衷,是為了追求性別平等,消除性別歧視,讓女性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能享有與男性同等的權利和機會。然而,在日韓等國的實踐中,女權運動卻逐漸偏離了這一初衷,演變成了一場性別戰爭,以平權之名,行斗爭之實,曾經壓迫女性變成了對男性的壓迫,社會顛倒,受害者變成了施暴者,多么諷刺的一件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的平權,應該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追求男女之間的和諧共處,共同推動社會的發展。而不是制造對立和仇恨,讓性別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以更加理性和包容的態度,去解決性別不平等問題,實現真正的性別平等和社會和諧。
作者:青衫彈史 |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歡迎轉發、點贊、關注、評論、贊賞,您的支持對我很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