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伴隨著特朗普出訪中東之后,美沙再度簽署總價值1420億美元的軍火大訂單。
同時沙特還要對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
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君明說“美沙再度”簽署,就代表著這一切不過是“舊事重提”。
至于沙特進口美制軍火,更屬于“逗特朗普一樂”。
只不過讓白宮沒有想到的是,此次美沙繼續合作,也許會讓中國新能源成為最終贏家。
首先咱們來說,美沙協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事實上,早在2017年,特朗普政府宣布美沙1100億美元軍售訂單中,截至目前,也就是八年時間過去了,只履行了145億美元。
此次再度簽署1420億美元的訂單,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增了320億美元。
代表著沙特并非真心實意要采購美國軍火,不過是為了逗特朗普一樂而已。
目的就是讓特朗普回國之后,可以對全世界吹牛,“你們看,1420億美元的軍售大訂單,我簽的,美國又贏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來是沙特想采購美制軍火,但是不想接受美國的限制條約。
二來是以色列反對美國對沙特出口F-35戰機。
導致美國一直沒有批準這一項交易。
畢竟,以色列目前是中東唯一裝備F-35戰機的國家,如果沙特也裝備了F-35,以色列將會面臨巨大的威脅。
【以色列不允許,美國對沙特出口F35】
因為沙特是阿拉伯國家,以色列是中東的異類。
更別提雙方原本就有恩怨。
作為替代,沙特被迫接受美國C-130運輸機和薩德反導系統。
但是沙特希望在本土組裝黑鷹武裝直升機的請求,也被美國拒絕了。
此舉在外界看來,這就是美國變相對沙特收取“保護費”。
除此之外,沙特承諾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涉及能源、半導體、AI數據中心等領域。
但是沙特2024年GDP只有1.1萬億美元。
如此大規模投資美國,遠超沙特的經濟承受能力。
此舉很有可能是沙特故意抬高投資金額,等到真正落地的時候,沙特的王爺們將會拼命捂住自己的錢袋子。
絕對不會對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
因此,此次美沙會晤實際上就是“走個過場”,美國贏得了面子,沙特贏了里子。
美國此舉是為了向沙特出口更多的波音客機,以及英偉達的AI芯片,目的是鞏固美國的科技霸權。
其次,為何要說中國新能源會成為最終贏家?
因為沙特、卡塔爾以及阿聯酋之類的能源國家,正在尋求能源以外的經濟增長點。
但是美國表面上屬于為美國高科技產業爭取市場、鞏固美國和中東盟友的經濟聯系。
實際上,在目前全球能源轉型、數字化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
美沙交易的背后涉及到的技術資源與產業邏輯遠比表面上看上去要復雜得多。
基于這個邏輯,美國就無法繞開中國。
說白了,美國如果想從中獲利,必然會讓中國也從中獲利。
畢竟,工業生產的技術和產品均被中國掌握,美沙要搞算力中心,需要基礎設施建設吧?
需要能源吧?
【沙特要搞算力中心,離不開中國】
這些基礎設施和能源從何而來?
自然從中國來。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光伏產業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85%。
其他細分份額領域有的更是高達95%以上,試問中東各國要建設超級消耗能源的算力中心,會從誰的手中購買設備?
同樣也是中國。
再加上中東的王爺們,近年來一直在推動數字經濟轉型,提出了多個“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國家計劃”,意圖擺脫對石油經濟的單一依賴。
為此,他們不僅需要引入西方資本和技術。
比如說微軟、谷歌、亞馬遜等公司投資數據中心。
還試圖借助地緣政治的變化,在中美博弈之間尋求平衡點。
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此次出訪中東,與其說帶來了芯片訂單和技術合作,不如說是典型的美式“政治+商業”交易。
美國希望向沙特出口高端芯片,換取中東國家在外交上對美國的支持。
同時借此機會打壓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可是中東國家并不想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畢竟,能源基礎設施必須從中國采購,最終的結論就是,特朗普想要推動美國項目,必須允許中東國家和中國進行合作。
否則美國也是白忙活一場。
說到這,大家就會發現,美國這是變相拉中國“入伙”?
但是君明要說的是,這就是國際貿易的獨特之處。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處處針對中國,不過是毫無意義的努力罷了。
這不是由美國決定的,而是全球產業邏輯而決定的。
【美沙再簽協議,換湯不換藥】
中美都是全球產業邏輯上的一環,中國可以找到美國的替代者,但是美國卻找不到中國的替代者。
這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別忘了,數據中心被譽為“數字時代的發電廠”,其耗電量之大,遠超一般人的想象。
按照國際能源署公布的數據,全球數據中心每年的用電量約占全球總用電量的1%左右,而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上升。
在美國,部分數據中心的年用電量,甚至超過一些小國家的全國用電總量。
對于中東國家而言,地處沙漠地帶,高溫環境會導致冷卻系統能耗飆升。
這對于數據中心的建造標準更加嚴苛。
意味著誰能在數據中心建設環節提供節能、高效、可持續的能源解決方案,誰就能掌握未來數據主權的命脈。
眼下,中東國家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和供應鏈布局尚不完善。
尤其是在太陽能、智能電網、儲能系統等方面,還需要引進大量先進技術和設備。
但是這些領域對于中國而言,那是真正的強項。
也是我國近十年來大力發展的方向。
在這種情況下,中東國家除了找中國,還能找誰?
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光伏產品之外,我國的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技術也在不斷輸出。
比如中國電力工程公司,近年來在中東承接多個新能源項目。
包括阿布扎比的光伏電站、迪拜的智能電網升級工程等等。
這些項目的落地,不僅提升了當地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也為將來的算力中心,或者說數據中心打下了堅實的能源基礎。
這些產品和服務,放眼全球,只有中國可以提供。
如果這還不具備說服力,那么君明再說一點。
中國的服務器、存儲設備制造商也在全球市場占據重要份額。
擁有成本優勢。
即便美國限制中國獲取最先進的AI芯片,但是并不影響中國企業在硬件設備、網絡架構、數據中心管理系統等領域,繼續發揮主導作用。
說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事實,很多中東國家已經開始轉向華為、浪潮、曙光等中國品牌,采購所需要的數據中心核心設備。
他們看重的就是中國企業具備“交鑰匙”的能力。
無論是從服務規劃、設備采購,還是施工建設到后期運維,中國團隊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
這在項目執行效率和成本控制上,往往比歐美企業更具備優勢。
特朗普推動這筆芯片交易的背后,其實是一種“短期利益”交換的思維。
那就是用高附加值產品換取地緣政治支持。
只不過忽略了長遠的產業鏈配套問題。
【中國光伏發電,領先全球】
即便沙特和阿聯酋采購了美國芯片,如果沒有綠色能源的支持、穩定的電力供應、高效的冷卻系統,這些芯片只會成為擺設。
因此,特朗普想要在中東牟利,注定離不開中國。
或者說離不開中國的新能源。
再加上我國在多年前就開始布局,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東在基建、能源、通信等多個領域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礎。
如今,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中國可再生能源、智慧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正在逐步顯現。
所以,白宮也許做夢都沒有想到,原本計劃開啟“算力霸權”,卻開啟了一場“中國能源+中國制造+中國模式”的勝利。
這絕對不是偶然,而是基于全球化產業鏈分工與區域比較優勢的自然演進。
這個時候,一定有人會說,特朗普如果不允許中東各國采購中國設備怎么辦?
說實話,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涼拌了。
而且數據中心建設率低下,這錢特朗普也賺不到。
等到我國的芯片技術完全達到美國的水平,就可以取代美國芯片了。
我國可以提供價格低廉且性能良好的芯片。
屆時,特朗普連哭都沒有地方哭。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次科技革命的背后,都是能源革命的推動。
從蒸汽到電力,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無一例外。
如今我們正處于一個新的能源與算力交匯點,誰能掌握新能源轉型的方向,誰就能主導未來的算力格局。
【誰掌握新能源,誰就主導算力格局】
從這一點來看,特朗普的芯片訂單雖然重要,但是只能視為冰山一角。
真正決定中東能否建成世界級算力中心,是中國能否為其提供高效、綠色、可持續的能源和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說到這,相信大家就能看明白了,此次不僅僅是技術之爭這么簡單。
而是系統博弈、生態博弈以及未來博弈。
中國從來不是國際社會的配角,而是主角。
此前沒有例外,這一次也不會有例外。
因此,美國想要孤立中國,還想阻撓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最終就會發現,一切都是美國的幻想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