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游客擠爆香港長洲。
島上店主卻認為「生意30年最差!」
「六五折都沒人問」
長洲搶包山是太平清醮的年度重頭戲,幾乎每年都人山人海。
但是近年來,游客都改為當日離開,租度假屋過夜的游客越來越少。
4月13日,是長洲搶包山選拔賽。
盧翊銘 攝
由中環碼頭前往搭乘入島的高速船近乎爆滿。人群抵達島上之后,擠爆長洲街頭,卻無人向度假屋攤檔查詢訂房。
邁亞美度假村負責人杜先生站在東堤小筑的空曠走廊上,望著零星走過的游客。
他的度假村已有三十多年歷史,見證過長洲最輝煌的旅游年代。
前些日子的清明小長假,大批內地游客涌來長洲,前往長洲的輪渡的大排長龍,最少需等20分鐘以上。但都旺丁不旺財,游客主打深度游和低消費,極少數人停留過夜。
廖雁雄 攝
而本地人前來,大多是為拜山掃墓,根本不會留下過夜吃飯。甚至今年復活節這個傳統旺季也異常慘淡。
有度假屋負責人形容如今的生意是逾30年來最差!
「兩三年前同期房間預約已有八九成滿,現在只有十多個。」
董素琛 攝
杜先生苦笑著展示他的價格表——大房從1700港元降至1100港元,相當于六五折促銷,卻依然乏人問津。
他坦言,扣除基本開支后能持平不虧已是萬幸,為此他不得不親自打掃房間以節省成本。
「玩到厭」與「窮游」
在碼頭附近,人頭攢動;在度假屋區域,門可羅雀。這種鮮明對比揭示了長洲旅游模式的根本轉變。
「再怎么便宜也不可能比內地的便宜」,杜先生道出了殘酷現實。
隨著通關恢復,香港人更傾向北上消費。
而到訪長洲的內地游客則多選擇「窮游」模式——白天游覽,傍晚離開,不愿為住宿額外花費。
廖雁雄 攝
富記度假村負責人何先生的處境更為艱難。他形容生意額暴跌95%,「開門一日就虧一日」,不得不靠兼職維持生計。
對于即將到來的搶包山活動,他毫不樂觀:「搶包山一年一次而已,日日搶包山咩?」
傳統度假模式的式微
島上度假屋經營者不約而同用「三十年來最差」形容現狀。
可以發現,這種衰退并非突然發生,而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日漸便利的交通讓「即日游」成為可能。
現在社交媒體鼓勵「特種兵旅游」,重點在于景點打卡,而非停留細細欣賞。而且對于內地游客來說,已經習慣了網購,許多東西不會再實地購買。
廖雁雄 攝
對于本地人來說,疫情期間已經玩厭了,且內地旅游性價比對香港家庭更具吸引力。
長洲正面臨一個關鍵轉折——當度假文化逐漸消失,這個離島將如何保持其獨特的旅游魅力?
搶包山的熱鬧背后,是否正在上演一場無聲的告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