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發展基金成立,重點支持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持續發展。基金啟動資金1億元人民幣,由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捐贈。基金計劃2027年復旦上醫創建一百周年之際,達成首期5億規模,到健康中國2030實現時,達到10億規模。
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捐贈簽約暨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發展基金啟動儀式今天在復旦大學逸夫科技樓舉行。
復旦上醫是中國現代醫學教育的發祥地之一,復旦各家附屬醫院底蘊深厚、實力強勁、特色鮮明,是學校事業版圖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走向第三個新甲子的復旦,將把新醫科建設作為關鍵引擎之一,以文理醫工四輪驅動加快建成一流創新型大學,這是大學、醫學院與醫院共同的時代命題。”裘新在總結講話中表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發展基金成立后,將著力加強附屬醫院與醫學院、大學的耦合聯動,賦能新醫科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復旦大學附屬醫院體系建設完善,疑難雜癥危重癥與專科疾病救治能力優勢明顯,獲批建設全國首個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和3個專科類國家醫學中心、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3個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服務健康中國、健康上海。截至2024年12月,附屬醫院獲批80余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通過國家級平臺建設、學科集群優化及中西醫協同創新,全面推動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健康需求提供有力支撐。
長期以來,復星在發展企業的同時,飲水思源、回饋母校。2015年,復旦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復星通過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捐贈人民幣1億元設立“復旦-復星健康夢基金”,用于建設楓林校區一號科研樓“復星樓”,支持復旦醫科發展戰略以及獎勵在醫學科研、創新管理、成果轉化和教育發展等領域的杰出團隊和個人。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創建95周年之際,復星通過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向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捐贈,支持上醫文化中心項目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史館建設。2006年起,復星旗下核心子公司復星醫藥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設立復星醫藥獎學金、獎教金。今天,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發展基金的設立,再度詮釋了校友對母校的深情厚誼,體現了對教育醫療事業的深遠考量。
當前,大健康與生物醫藥領域的原始創新已成為醫學競爭的主戰場。復旦大學以源頭創新助推新醫科建設,整合校內學科力量,圍繞臨床科學研究的重大疾病與關鍵問題,致力顯著提升附屬醫院的臨床研究水平,力求產出更多具有原創性和顛覆性的科研成果與技術突破,為新醫科建設注入強大動力。連續一段時間以來,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的原始創新成果接連登上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據悉,近一個月以來,復旦大學多次獲得校友捐贈。
復旦大學材料系高分子專業1985級校友李平、歷史學系1986級校友廖梅夫婦決定為母校一次性捐贈10億人民幣,支持建設復旦大學學敏高等研究院。學敏高等研究院定位為世界頂尖的自然科學領域高水平基礎研究和交叉研究機構,以交叉性、前沿性、國際化為建設宗旨,致力成為世界頂尖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復旦力量。
在紀念建校120周年之際,復旦大學設立新文科發展基金,助力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創新。基金首期籌措資金1億元,由1984級新聞系兩位校友——新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曹國偉、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長田聯合捐贈。
為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李平及其配偶與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簽訂了《復旦大學學敏自然科學研究基金捐贈協議書》,李平及其配偶擬向基金會無償捐贈405萬股寧德時代無限售流通股股票。捐贈股份將用于設立“復旦大學學敏自然科學研究基金”。按寧德時代5月9日收盤價248.27元計算,這筆捐贈估值超過10億元。
復旦大學1984級生物系校友、四川百利天恒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西雅圖免疫創始人朱義捐贈人民幣3000萬元,設立“復旦大學百利天恒特聘教授”項目,支持復旦在“創新藥物靶點發現”及“腦與類腦智能研究”等方向引育一批優秀科技領軍人才。
編輯、審核: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由“TOP大學來了”綜合自“復旦大學”,文章轉載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