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正在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特別是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等特殊時期的權益保障更是日趨完善。那如果女職工在產假期間提前返崗,生育津貼與產假期間工資能否同時兼得呢?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最新公布的一起判決給出了答案。
劉女士是北京一家科貿公司的財務經理,合同約定她每個月的工資是7000元,工作期間公司依法給她繳納了生育保險。劉女士在懷孕生產前一個月左右時,與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就產假事宜進行微信溝通,詢問,“生產45天后,我可以在家辦公,有事去單位半天也行,假期往后延,不知道這樣您覺得行不行?”王某回復:“行,不耽誤工作就行。”
劉女士順利生產后,社保部門核準支付其生育津貼26059.37元。相關證據顯示,劉女士生產后不久,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就多次通過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她溝通、安排工作。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田璐:她在生產之后大概20天的時間之后,就接受公司所安排的一些工作,并且給公司提供了相應的勞動,實際上她是一直相對比較穩定地、持續地在給公司提供相應的勞動。
公司在劉女士生產后也一直在給她發放工資,不過發放工資的金額不再是以前的每月7000元,而是5000元。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田璐:實際上它支付的勞動報酬的標準是低于劉女士生育之前正常提供勞動的情況之下的勞動標準的,那么也與她靈活辦公的相應的工作量和情況是相匹配的。
產假期間上班 工資和生育津貼可同時獲得
什么是生育津貼?我國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已經繳納生育保險費的,其職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生育保險待遇包括生育醫療費用和生育津貼。生育津貼按照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標準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在本案中,劉女士和公司之間就此產生爭議,公司將劉女士訴至法院,稱劉女士在產假期間同時領取了生育津貼和工資,屬于重復收入,要求將生育津貼予以返還。那法院又會怎么判決呢?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田璐:生育津貼一般就是女職工產假期間的工資,如果女職工在生育期間依法享受了相應的產假,那么對于生育津貼和產假工資,實際上她只能選擇其中的一項,而且一般是選擇比較高的金額,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就高原則。
法院審理后認為,生育津貼與勞動報酬法律性質不同。女職工因生育享受的產假系法定權利,女職工放棄產假提前返崗上班是愛崗敬業的體現,用人單位對提前上班女職工支付相應勞動報酬,符合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本案中,劉女士與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就產假期間居家辦公、假期延后等事項協商一致,產假期間王某亦多次與劉女士溝通并安排工作,所以公司在此期間向劉女士支付的工資系基于劉女士提供勞動而獲得的勞動報酬,與生育津貼不能簡單等同,亦不屬于重復取得的收入,最后判定劉女士無需向公司返還生育津貼。
(總臺央視記者 冀成海 劉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