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城市更新改造、消除安全隱患、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展覽路街道以民生改善為首要任務,聚焦
洪茂溝小區4號簡易樓。依托黨建引領,用時15個月完成48戶居民100%簽約騰退,不僅實現從“憂居”到“優居”的跨越,更勾勒出一幅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創新圖景。
洪茂溝小區4號簡易樓建成于上世紀60年代,作為典型的筒子樓,房屋年久失修、安全隱患突出,成為困擾48戶居民的“心病”,也給街道黨工委帶來了巨大的民生工作挑戰。
“要讓群眾住得安心,我們必須跑在前面!”面對需要100%同意率的騰退難題,展覽路街道黨工委以黨建為引領,迅速筑起攻堅堡壘,創新構建“三維攻堅體系”。橫向搭建起“住建+司法+公安”等8部門聯席平臺,縱向織密“街道指揮部-社區工作組-樓門黨員先鋒崗”三級網絡,同時深度激活“政策宣講團+法律智囊團+矛盾調解團”專業力量。37次專題會議、200余人次“敲門行動”,黨員們通過包戶的方式,將政策宣講、訴求收集、矛盾調解做到100%覆蓋。
“我們還創新實施‘三色進度管理法’,將每戶情況標注上墻。紅色代表重點攻堅戶,黃色代表觀望戶,綠色代表已簽約戶。”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黨員包戶責任制,實現政策宣講、訴求收集、矛盾調解100%覆蓋,為騰退工作筑牢民意基礎。
騰退工作進入關鍵期,3戶“拒簽戶”成為橫亙在工作組面前的“攔路虎”。面對利益糾葛與歷史遺留問題,展覽路街道啟動“一事一策”攻堅機制,用溫情與專業為居民解開“心結”。
獨居的王大爺因擔憂補償標準,連續兩周拒接電話、閉門不見。3月的一天晚上,洪茂溝社區黨委書記鮑靜帶著法律顧問第三次敲響老人家門。一進門,鮑靜便攤開戶型圖,逐筆核算補償明細,從房屋評估價到搬遷獎勵金,耐心講解近兩小時。這番真誠細致的溝通,終于讓王大爺卸下戒備:“社區想得那么周到,還那么上心,我信得過!”
當面對部分承租人因家庭矛盾和利益分配分歧時,街道聯合司法所成立專項調解組,連續召開多場家庭會議,將晦澀的法律條款轉化為“明白賬”,并協調公證處提供免費遺囑公證服務。調解員用家庭合照喚起親情,以“親情牌+政策牌”雙管齊下,最終促成承租人家庭和解。
針對每一戶的特殊情況,街道建立動態檔案,根據家庭結構、經濟狀況量身定制安置方案。阜外大街派出所民警協助走訪調查,法律顧問團隊提供24小時在線咨詢,累計優化補償方案12次。通過“現場調解+法律援助”模式,成功化解產權爭議、贍養糾紛等5類歷史遺留問題,讓騰退工作既有力度更顯溫度。
在洪茂溝社區臨時辦公點,政策咨詢臺前始終人頭攢動。“大爺,您看這張表,補償款包含房屋評估價、搬遷獎勵金,還有裝修補貼。”工作人員舉著計算器,為居民逐項解釋。街道建立“一戶一檔”需求臺賬,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簽約服務,為租房困難家庭對接公租房資源。
“入戶講解+集中答疑”雙軌模式,搭配“政策宣講+精準服務+陽光操作”三位一體推進工作,讓每一筆賬都算得清清楚楚。居民王大爺在簽約后滿意地說:“工作人員把賬算得明明白白,我們簽得放心!”
“我們理解您對老房子的不舍,同時也要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鼎力支持。愿您在新的居所中一切安好。”2025年3月21日,隨著最后一戶居民完成騰退簽約,歷時15個月的洪茂溝小區4號簡易樓騰退項目圓滿收官。48戶居民不僅全額收到補償款,更即將告別破舊的筒子樓,正式開啟生活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